8月9日,肇源大兴乡三农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这个以种植有机小米而闻名的合作社又传出喜讯:获得省诚信企业称号。当日,记者前去探访。
成立合作社种小米
说这个合作社,不能不提大兴乡土生土长的农民张玉军。种地、养牛,几年下来,张玉军手头攒了200多万元。
不能把钱搂在怀里,要让钱生钱。“种小米,不上化肥、不撒农药,肯定好吃,也会有人买。”张玉军和几户村民商量着。
“最好成片种,好管理、好收割。”有人提议。
“那得成立合作社,把大伙的地集中起来。”村支书说。
大家一商量,计划出来了:成立合作社,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承包村民的土地,之后聘请农民给合作社种地。
2010年秋开始,张玉军走家串户动员。转过年,合作社成立了,入社社员103人,流转土地1000亩,全都种谷子,注册了品牌“乾绪康”。
春天,上农家肥拌豆饼。夏季,人工除草,谷苗嗖嗖长。秋天,谷子收获了。每亩地分红100元,社员平均分了1940元的红利。
社员王振军的20亩地包给了合作社,他拿到了8000元的承包费。在合作社干活,当年领工资2.5万元。分红时得了2000元。一年拿回3.5万元。如果这些地自己种,去掉成本,他也就剩1万多元。
“合作社好哇!”尝到甜头的社员们心满意足。
“倒贴”40万元保品牌
2012年,合作社入社会员增加到145人,土地面积达4500亩,其中2000亩连片种谷子。但这一年的八月初,大面积的虫灾发生了。
虫子成群结队,地里、道上哪都是,车子走在地边的路上,车轱辘碾轧虫子的“嘣嘣”声不绝于耳。
“去年的这个时候,一溜儿的摩托车停在地边,从地南头扯到地北头。干啥?抓虫子。”说起去年抓虫的事儿,张玉军有些激动。
那些天,从早上抓到太阳落山。一人一根垄,一棵谷子一棵谷子地找,连虫卵也不放过。
抓虫,一人一天100元,200多人,一天光工钱就两万多。半个月,拿出40万元。
钱花了,谷子还是减产了三成多。2000亩地,只产了40万斤谷子,比正常年景少了20万斤。
虽然“倒贴”了钱,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合作社注册的国家级有机认证品牌保住了。
去年,乾绪康牌小米被省质量协会评为全省用户满意产品,被市质监局评为大庆市名牌产品。
为了有机小米的牌子,合作社从成立到现在,人工除草就花掉100多万元。
有机小米畅销省内外
“如今,人们都想吃好小米,但市场上口感好、纯绿色的小米少之又少。我们合作社就要做这个‘凤毛麟角’。”张玉军对记者说。
“看,这是去年剩下的那几袋米。”张玉军把去年抓虫后收获的小米拿给记者看。
“这米,样子不好看,但吃起来香。那些嘴叼的北京、上海人都吃上瘾了。”一旁的合作社社员说。
现在,合作社正在给北京旗舰集团加工5000箱小米。吉林省一家超市的电话只晚来了一天,就没订上。为啥?小米没了。
其实,附近村屯的百姓家里也存着小米,但普通地块的米,合作社不敢收,怕砸了“乾绪康”这块牌子。
记者了解到,如果谷子上了化肥,亩产600斤到800斤,而合作社的有机谷子,亩产只300斤,相差一半还多。但价格却不一样,普通小米每斤只能卖5元,而合作社的小米平均每斤卖到30元。
去年,合作社的35万斤小米,销售1050万元,利润400多万元。
目前,乾绪康系列小米已打入大庆、哈尔滨、吉林、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市场。
今年,合作社又投资2000万元打了30眼机电井,安装喷灌10台套。目前正筹建肇源县三农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计划购买大型农机具65台套。同时,准备建一个年加工有机肥6000吨的有机肥厂。
记者 卜宪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