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 松
8月14日下午两点,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高温下,位于滑县新区的滑县瑞阳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人来人往,一片繁忙。
郑州市农业发展银行调研组一行3人最先到来。合作社在土地流转和粮食种植过程中需要资金,合作社理事长王卫东便与郑州市农发行联系,希望得到贷款支持。没想到,他们亲自上门服务。
双方正在会议室商谈时,合作社副理事长聂保忠走进来小声告诉王卫东,省人保公司一行人来了,在理事长办公室等着。
“我们计划推出农业保险新产品,解除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种粮的后顾之忧,今天来听听你的意见。”顾不上擦汗,省人保公司陈经理开门见山地说出了来意。
“合作社土地流转有3万多亩地,每年成本投入就要3600万元呢。有你们支持,我们种粮就放心了。”王卫东笑言,保费能低点,赔偿额度提高点就好了。
下午3点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卢凤君领着调研组也进了门,希望继续就土地流转的政策与合作社的理事们研讨。
王卫东告诉记者,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这几年,合作社除了招聘科技人员外,还聘请许多高校院所的专家作为公司的“高参”。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新增农业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中央出台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希望,来自各方的支持则给我们提供了前行的动力。合作社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好!”王卫东高兴地说。
晚上7点,合作社会议室的研讨会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