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地只是带个头、做个示范,关键要让乡亲们家家户户都发展起来,只有乡亲都富了那才叫富。”8月24日,望着漫山遍野绿油油的油茶,徐应回笑了。近年来,周宁县弘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应回租用农民闲置荒地,带领村民种植油茶、养殖生猪、套种农作物,使土地产出效益逐年增加,帮助当地不少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路,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徐应回是周宁县北山堂自认村人,原先在云南省边界办木材加工厂。2009年,看到家乡万亩山场和农田抛荒闲置时,徐应回带这些年打拼积攒下的400多万元回到北山堂,与乡亲们签订协议、与村里签订租赁合同,租下北山堂自然村周边10000多亩荒芜山地,成立北山堂弘旺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始了油茶种植之路。
据徐应回介绍,自从创办弘旺专业合作社以来,已经投入资金1100万元,种植油茶3800亩,开通油茶园机耕路14.7公里,建立8口蓄水量224立方米的蓄水池,埋设长喷灌溉管道7公里。合作社每年育苗120万株,以赊销形式为各村油茶种植户提供苗木,油茶种植拓展至周边七个村庄,面积约达6000余亩。
“油茶产业发展空间大,油茶地里还可套种着玉米、生姜、马铃薯等短期作物,是带动乡亲致富的好路子。”徐应回笑着说,聘请村里计生户、贫困户来合作社打工,每天付给他们工钱,也让他们多一份收入。
一位正在为油茶苗木除草的徐大爷高兴地说:“现在日子过得挺舒坦的,土地有了租金,还能在合作社里干活,多赚一份工钱。现在是经济社会,老人和留守妇女都可以来打工,合作社带动了我们村里很多困难户。”
为了让更多的乡亲富起来,徐应回想到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他说:“农作物茎叶可养猪,猪的排泄物又可作为下游近千亩油茶和农作物的肥料”。2011年,徐应回在基地内养起了生猪,这种“猪—沼—茶”的产业模式,给农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茶树生长。目前,该基地已建猪舍28座,饲料厂1座,出栏生猪5000多头,产值达750多万元,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弘旺专业合作社成了北山堂村民幸福的“摇篮”。(兰林兴 李清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