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民合作社 > 合作社风采 > 湖北第一家扫帚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突破1300万元 返回首页

湖北第一家扫帚专业合作社销售收入突破1300万元

时间:2013-09-12 07:20来源: 作者:收藏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通讯员何山 余昌志

  在郧西县观音镇,胡朝柱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扫帚大王”。他注册了湖北第一家扫帚专业合作社,年产扫帚300多万把,把“冬竹”品牌“扫”进了全国各地的千家万户,销售收入突破1300万元。

  建筑工人盯上扫把

  1997年,胡朝柱在建筑工地打工,有心的他发现工地上扫帚的需求量很大。

  做扫帚的原料,在胡朝柱的家乡黄土梁村遍地都是,村里有20多年扎扫帚的历史。“小小扫帚虽不起眼,说不定能成为村里人致富的项目呢!”胡朝柱兴奋地琢磨着,第二年底,他便回乡开始经营扫帚生意。

  起初,他们夫妻二人一个收料、卖货,一个负责加工,第一批货除去成本赚了200多元。

  2001年,他的产品打入十堰市场,为了节省费用,他坚持骑车130公里到十堰沿街叫卖。“刚开始,一天能卖十几把;半年后,一天能卖50多把;一年后,一天能卖100多把。”胡朝柱坚信只要肯坚持,一定会走出一片艳阳天。

  随着销售规模扩大和实力的增强,2008年,他注册并成立了“恒达加工扫帚厂”,开始大量生产扫帚,又添置了一辆东风车跑运输,年纯收入收入达4万多元。

  千把万把汇成“品牌”

  乡亲们看到胡朝柱发了扫帚财,一时间,黄土梁村的40多户农民做起了扫帚生意,每天都有十几人进城卖扫帚。胡朝柱意识到,必须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

  2009年6月,胡朝柱吸纳当地52名常年加工扫帚的农民,以“产得出、卖得掉、卖得远、卖出好价钱”目标,成立了“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胡朝柱当选为理事长。

  合作社首先从湖南引进”铁扫帚良种“,按照“合作社+企业+农户+基地”的模式,由农民种,工厂加工,合作社收购和销售,形成全产业链条。

  为了提升合作社生产扫帚的知名度,胡朝柱规范加工流程,提升加工工艺,设计产品包装,于2010年4月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冬竹”牌商标。

  2010年9月,“冬竹”牌扫帚首次代表扫帚行业参加了“全国合作社产品(湖北)推介洽谈会”,被评为“优秀农产品”,合作社也因此获得了大量订单。“冬竹”品牌也随着小小扫帚走进了千家万户,走向全国各地。

  “扫帚大王”的中国梦

  到去年底,合作社产品也从单一的扫帚,发展到拖把、锅刷等洁具系列。合作社成员发展到502户,与农户签订种植协议3100多份,基地面积达3450亩。当年实现盈余91万元,成员分红45.5万元,成员人均收入8600元。

  鄂、陕、豫三省十多个县遍布“冬竹”的产品,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达1096万元,解决了100多名农民就业,还为50多名老弱、病残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年人均增加收入2万多元。农户们都说:“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做扫帚还能发家致富!”

  今年2月,他当选为黄土梁村支部书记,5月被授予十堰市“劳动模范”称号。他把村里约60%的农户吸纳到合作社,把70%的利益让利于成员。

  目前,胡朝柱计划继续扩大订单种植基地规模到4000亩,年加工量达到350万把,年销售收入突破1500万元,实现利税400万元。5年之内,扫帚种植面积达15000亩,产值超过3000万元。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