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民正在打包西红柿
乌拉特中旗全面贯彻落实我市提出的“1359”发展战略,今年,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目标,按照“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见效”的原则重点扶持,不断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要元生是石哈河镇格日楚鲁图村的村民,他种蔬菜大棚有10来个年头了,这几天他家的黄瓜开始上市了,老两口在大棚里忙的不亦乐乎。
“我今年种了6个棚子,5棚子西红柿、1棚子黄瓜,现在黄瓜已经上市了,一斤两块半,西红柿再有一个星期也能上市了,今年我估计能收入6万多元。”要元生说。
谈起种蔬菜大棚,要元生说,我们这里是山旱区,种大田靠的是天,年景好了,一年下来也只能收入几千块钱,雨水不好了,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就白忙活了。种蔬菜大棚不用担心缺水、干旱这些问题,只要自己多下功夫就能有个好收入。
这几天,要元生每天早上都要和老伴儿摘20多斤黄瓜,有时候,客户大中午过来买黄瓜,他们也得进大棚里摘,中午大棚里的温度高,可他说,比起种大田来,这苦根本不算个啥。
和要元生一样,靠着种蔬菜大棚致富的马润花今年50多岁了,她说,她和老伴儿年龄大了,儿女们也都在外地,种大田已经种不动了,近年来市、旗两级政府号召农民建温室,发展设施农业。去年,在旗扶贫办的帮助下,她家建起了40座蔬菜大棚, 种蔬菜大棚不仅苦轻,还比种大田收入要高几十倍,合算多了。
在当地还有很多像要元生、马润花这样的种植户,他们在温室大棚里种辣椒、葫芦、紫晶葡萄、香瓜等蔬菜瓜果,可观的收入让他们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中旗连续出台优惠政策,每个温室大棚补贴两万元,鼓励村民发展设施农业。本着“靠近村庄、集中连片、产业化发展”的原则,运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时间、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提升种植效益。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品种也由原来单一的黄瓜和叶类蔬菜增加到现在的辣椒、葫芦、紫晶葡萄、香瓜等20多个瓜菜种类。
目前,中旗的温室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从最初的950亩发展到现在的5600亩,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741万元,投入使用率达95%以上,形成了巴宏塔、柏木井、苏计组、赵宝壕、二十四份子村、生态园、巴仁宝力格村7处集中连片100栋以上的设施农业示范种植园区,每年销售收入约在1800多万元。全旗设施农业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转变,许多农民改变了半年种田、半年休闲的生活习惯,依靠发展设施农业走上富裕路。(巴彦淖尔日报社《巴彦淖尔日报》特约记者 梁震英 通讯员 胡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