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农村投入欠账多、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决定了“三农”问题仍然是实现中原崛起的最大难题。在近年来“三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日前,河南省召开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强调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作用,河南省城乡一体化工作即将迈出新的步伐。
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
近年来,河南省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具备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能力。会议上,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当前河南省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所面临的难得机遇和新时期河南省农村加快发展所具备的基本******。李成玉同时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立足河南实际贯彻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神的结合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着力点。下力气抓好这项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和农村居住环境,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河南省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出了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好村庄布局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整体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河南省还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主要目标:从今年开始,经过三年努力,在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的一类村庄,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配套,村庄布局科学合理,建筑整齐美观,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村庄管理规范,推动有******的村庄发展成为农村新社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板;人均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的二类村庄,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村庄布局基本合理,建筑整齐有序,绿化水平较高,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建成整洁、宜居的村庄;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三类村庄,实现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其中符合******的贫困村,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及异地搬迁扶贫,村庄建设按规划展开,基础设施状况整体明显改善,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变,村庄管理明显加强,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
投资突破500亿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实现这一目标,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前不久下发了《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要求各级财政要坚持做到对农业投入增长的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今年全省财政用于改善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的资金,将突破500亿元,省级财政支农投入将增加15%%以上。各市县的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也将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今后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作为全省新的投资领域。2008年全省将投资60亿元,修建改造县乡公路7000公里,新建、改造通村公路8000公里。筹措约10亿元资金,改善1万个村庄、1500万人的饮水******,其中解决2000个村、2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筹措资金7.5亿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0万户,建设各类大中型沼气工程200座,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600座。投资28亿元,继续加强县域内110千伏主网建设和改造,建成132项县域内110千伏主网建设项目,新改建配电台区2000个,力争完成1000个村的电气化建设任务。
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是系统长期的任务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会议对下一步的工作作出了部署。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加强组织协调。县、乡两级政府是这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推动者,要切实承担起领导、组织、指导、协调、服务的责任,细化方案、明确责任、分片包干,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加强村委会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
二要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要加强规划编制指导,按照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突出特色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统筹安排好住宅建设、农田保护、农村社区发展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布局。
三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要切实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坚持做到对农业投入增长的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四要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实行民主协商和决策,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农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使建设整治活动真正成为一项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
五要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农村建设整治活动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立足当地实际,拓展思路,创新方法,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建设整治模式,采取先易后难、树立***板、以点带面等方式,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建设整治活动。省政府设立的专项资金不搞平均分配,而是采取“以奖代补”等激励办法,对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工作进展快、整治效果好的给予奖励和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