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代表团 李晓红
各位代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惠及亿万农民的新伟业。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总思路和总方略,特别是市委郭良孝书记强调的“培植农村新产业,打造农村新环境,树立农村新风貌,健全农村新组织”四大重点,指明了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在新农村建设的诸多内容中,产业发展是核心是前提,我认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我市这***一个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建议应特别加强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思维观念,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大同虽不属于全省的粮食主产区,但农田基本建设的思路和理念应从单纯扩大基本农田建设数量转变为在保障定量基本农田基础上,提高基本农田建设质量的思路和理念上来。具体来讲,一是各农业县区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基本农田。基本农田规划要把重点放在平川、河滩、沟坎地上,山区半山区要尽量退耕还林还***。大同农业可利用土地少,原本由于严重缺水导致的***产粮食耕地面积更少,我们不能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而不顾自然******的限制,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盲目扩大基本农田建设数量。但最低下限是必须保证农业人口人均二亩基本农田。二是各农业县区要重视和保护已规划的基本农田。我市现有耕地530万亩,这是保证我市粮食稳定生产、保障农民增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还在缩小,但要保住底限,要倍加珍惜和爱护这些基本农田,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占用基本农田审批制度和占用补偿平衡制度,并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关农户里,坚决制止盲目圈占耕地,特别是圈占基本农田的行为。如果出现违法侵占基本农田的行为,要从重处理,保护好全市160万农民的生命田。三是各农业县区要提高基本农田建设质量和效益。基本农田建设不能再搞开荒造田,一定要选择******较好的、灌溉******较好的河滩地、沟坝地、平川地进行,这***能达到少投资、多建设、质量高的目的。同时,对有水土流失的基本农田,要从整地入手,以蓄水保墒提高降水利用率为目标,结合农业耕作措施的改进,作物栽培技术的提升,达到蓄水抗旱、保持水土、稳产高产之目的。为了提高基本农田建设的质量,全省土地出让金已拿出改造资金3900万元用于实施“沃土工程”,主要用于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及中低产田改造,我市一定要用足省里给的政策,积极申请,继续增加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
二、创新投入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多年来,我市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一直低而不稳,其原因:一是自然气候******差受干旱、寒冷、大风等问题灾害的制约;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不能有效地抵御自然灾害。因此,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具体来讲,一要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要认真做好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的修复和完善,将大中型灌区建设作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扩大水浇地面积,如能将全市的水浇地面积,由目前的150万亩扩大到场300多万亩,实现农民人均2亩水浇地,则我市农业就能实现旱涝保收。二要通过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基金,进一步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搞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此同时,各级财政要切实落实好《山西省农业投资***例》中有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得低于同级基本建设投入的17%的规定,各级人大要重点监督此项规定是否落实到位,以确保投入。目前全市的财政收入已达到60多亿,开始摆脱了吃饭财政的困扰,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这项公益性的支出,政府应当设专项资金投入,应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照耀农业,照耀农民。三要深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和机制,通过明晰产权,建立奖励和补助制度,吸引民间资本、激活民间资本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激发和调动农民自己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谁投资谁受益。四要加强对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利用,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管理水平和利用率。各级政府主管水利建设的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水利设施维护管理投资,做到常年有人维修,有人管理,有人服务。主管农业科技人才的部门要把农业成果转化的重点放在节水灌溉水利设施的利用上来。政府报告提出今年要增加节水灌溉面积五万亩,让我们感到很欣慰。五要扩大基本农田的水浇地面积。大同一方面是水资源贫乏,另一方面是“多龙治水”,管理政出多门,较为混乱,有些地方甚至用水浪费,导致有效灌溉面积不能增加。因此,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纳入法制化管理,认真落实好《山西省水资源管理***例》和大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决定》。在保障全市人民生活用水满足的前提下,要保障农业用水。各级人大要认真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对地方法规的实施。
三、完善以工补农制度,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近些年,我市通过贯彻落实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防沙治沙等国家生态建设补偿政策,植树造林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还非常突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仍然存在,导致我市整个农业生态环境还很脆弱。因此,当前我市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要继续实施好国家大型生态建设工程,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财政对农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加快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继续加强三北防护林在我市所在地的工程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营造良好的生态屏障。具体来讲,一要建立以工补农的补偿机制。作为老工业基地多年的经济建设给农业生态******造成的破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煤炭开采造成的大片沉陷区,造成的水资源破坏和浪费,化工行业造成的地下水污染等等,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理应高度重视。所以,建议市政府利用好我省已列入可持续发展煤炭工业试点这个机遇,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同时自己出台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县区建立资源环境补偿基金的规定,从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市、县区各级财政收入中辟出一块资金,作为生态补偿基金,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补偿和支持。二要出台***关地方法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制定***应的地方保***规,保护好我们160万农民赖以生存的家园。2003年,吕梁市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出台了“煤炭”等资源型企业参与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我们应予以借鉴。关注农业生态保护,尽快列入立法计划或者作出决议、决定,拯救我市本就十分脆弱的农业生态环境,拯救面临继续恶劣的农业生态环境。只有这***,才能够在夯实农业基础的过程中,让政府描绘的新农村建设美好蓝图变成现实,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理想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