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级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均把产业升级提档作为招商引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纷纷出台优惠政策促乡村旅游蓬勃发展,而重庆市大足区却在异军突起的激烈竞争形势下赢得全国为数不多的“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使乡村旅游产业呈现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良好发展态势,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缓解“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1年,乡村旅游产值达53亿,占农村经济总量46%,促农民人均增收2500元,有10余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直接或间接从事着乡村旅游服务。
1丰富资源成就乡村旅游产业形成
大足是一个自然、人文及社会资源都极丰富的农业生态区,境内物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有农家乐119家,农业产业化园区30余处,农业生态园区21处,总面积近50万亩;有118座水库及濑溪河、窟窿河、怀远河几大河流和290多条小溪河,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有逶迤绵延的美丽景观;“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火烧龙”、“鲤鱼灯”等文化遗产传承,增添着人文历史的厚度,文化沉淀精深博大,具备乡村旅游发展由外延型向内涵型提升的先决条件,是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圣地,是乡村旅游发展得天独厚的宝地。
2使命承载促乡村旅游发展
大足上接四川,下连重庆主城,有辐射“川东”,带动“渝西”的光荣使命,秉承“开山化石、励志图新”的人文精神,2011年,大足由县升级为区,成渝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显著,城市发展和人口不断扩张,服务需求、服务功能和服务面积将极大增加,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契机和注入重要资源力量。
大足土地资源丰富,44.7%高土地流转率和41.5%集中经营率,流转土地面积48.84万亩,规模经营面积45.4万亩;10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7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万亩黄金梨基地、1.4万亩优质葡萄园、10万亩枇杷产业带、3万亩荷莲产业带、11万亩冬菜产业带、3万亩蔬菜基地、2500亩现实版开心农场以及素有地球心肺之称的“湿地”——“雅美佳”水生花卉产业园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大足乡村装扮得旖旎迷人,清新、幽静、野趣的自然生态下,众多依山傍水的休闲农庄和农业生态园以强劲优势顺应勃发,美丽乡村,对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更高品质的希望和期盼,呼唤乡村旅游向深度开发和品牌方向发展。
3创新发展理念,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产业
“大足大发展,农业是基础”是区委书记江涛同志提出的,大足是一个总人口超百万的大农业区,农业人口所占比例70%以上,理念提升,科学规划,结构调整,优惠政策出台,龙头企业培育,精品农业打造,科技力量注入等等都为一三产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
3. 1政府搭台,促乡村旅游上档升级
在抓乡村旅游产品升级上档过程中,政府部门,想办法,出点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进行营销策划,借助平面及网络媒体大力宣传,举办石刻文化艺术节、枇杷旅游文化节、葡萄旅游文化节、桃梨花节、花雕节等大型涉农文化艺术活动,将农业与观光,旅游与发展,现代与科技元素融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中,扩大公众影响,提高知名度,打造知名品牌。通过赛事和文化交流,一开阔视野,二提升理念,三思考发展,企业主们有了精品意识和竞争意识,及时调整思路整合资源,促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3.2科学规划,以“两线两镇十点”优化产业布局。
利用区内宝邮线和高万线分别靠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复线高速公路的“两线”交通优势,促龙水和棠香“两镇”大打精品和农业产业化牌,以重庆市命名的10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示范,优化产业结构,促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产出向优势主导产业集中,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以龙头企业牵引,示范基地辐射,“一镇一品”带动,使大足现代农业区域此起彼伏呈现。如棠香的枇杷,铁山的葡萄,万古的黄金梨,智凤的蔬菜,龙水的莲藕等等,这些特色农业,在春暖花开和盛夏时节,吸引大批游客观花赏景,至秋收之时,又吸引众多城乡居民来此采摘游玩,乡村旅游产业得以延伸,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3.3龙头培育,提升产业经营水平
政府在扶持龙头时,主要以技术投入、项目扶持、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培育出108家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完善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同时加强对龙头企业组织、指导、服务等监测管理能力;其次是扶持起371个农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观光与参与、加工与配送等带动乡村旅游服务延伸发展,实现农业产出有序健康流通,充分发挥农村专业组织的引领和带动效能;三是健全农村基层服务组织行政能力,以他们的积极性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建立,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以此促农增收。
3. 4落实政策,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
政府在扶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时,主要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突破口,以其农业资源优势将乡村旅游推进提档。在资金来源上,均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农民或者经济组织自筹为辅原则。投入经费,通常以项目作支撑,将各个渠道获取的项目资金打捆抱团使用,所涉项目区,将粮油补贴、农资补贴、农机补贴、渔业燃油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惠民政策落实并用活。在用地指标、审批手续、功能使用上,不拘一格,不刻板苛求,也给予优惠,极力向业主们倾斜,强农村经济基础,促产业化稳步快速推进,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空间。
4发展历程由简单粗放向创精品迈进
企业如火车,政府支持就如火车头。大足乡村旅游在发展历程上,历经初期发展、数量扩张、规范发展和品质提升四个发展阶段,至终形成星级农家乐、生态采摘园、休闲农业山庄、现代农业科技园、古村镇、海棠香国民俗文化产业园等多元复合乡村旅游模式,其中相当部分已具备休闲度假、科技展示、商务会议、科研教育等功能。分布地域呈环绕、延伸、两横四纵网格化布局。位置主要散布于城郊结合部、宝邮路沿线、高万线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巴渝新居建设点、水库移民安置区、农民新村建设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园区等地域。
4.1初期引导农家乐为带路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受石刻文化影响,在县城(2011年由县升区)两边的南北山公路沿线,农户依靠自家临近公路的优势,政府引导单家独户兴办起一些零散农家乐、饭庄等,主要以招揽来此观光的往返游客,其次是城里周末来此品尝农家风味菜品的家庭消费者。经营方式也主要是用一些农家风味的菜品取胜,其陈设简单,环境简陋,规模小,档次低,属简单粗放利用现成资源型,这种引导性农家乐,是大足乡村旅游雏发期。
4.2中期培育星级农家乐为示范
九十年代后期,政府审时度势,依靠石刻文化的纽带和桥梁效应,在宝油路至宝顶山脚下,培育一位叫罗登强的农民,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打造起一个叫“荷花山庄”的农家乐。此“农家乐”租借村民80亩地,摒弃境内多数农家乐简单粗放经营模式,以“荷莲”为基本原料,挖掘荷莲营养价值和功效,研发出五六十道荷莲菜品,形成荷莲系列菜组成“荷花宴”,将“荷”的品质融入餐饮文化之中,提升出山庄的文化内涵,依靠紧邻大足石刻地理位置的优越,为过往宝顶石刻的旅客提供餐饮服务,赢得广大游客的口碑。同时,提取莲籽、莲芯以及研制出“荷花茶”和“荷叶茶”等,向游客进行销售,增加了荷莲附加值。其遵从“薄利多销,品质取胜”经营理念,经济效益日益呈现,随资本逐步积累,又创新思路挖掘和研发新产品,在发展餐饮和旅游产品基础上,提升山庄规格和档次,形成产、供、销,集休闲、娱乐、观光于一体的重庆市首批星级农家乐,此时的荷花山庄已是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雏形,地域延至周边3个村8个生产组涉及4630户农户,租用土地1520亩,具明清风貌建筑面积达38000平方米的综合性“五星级农家乐”,荷花山庄升级提档成功,带动和辐射大足境内众多农家乐也上档升级,导致一批农家乐也借势发展壮大,此时的经营者们已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挥政府的优惠政策,抓住时机对现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是大足乡村旅游发展关键时期。
4.3后期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品牌
近年,大足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相连,使大足全区上下呈现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形态多样,管理规范健全,富民强民效益大幅提升良好趋势。凡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之处,乡村旅游就延伸至那里,通过政府培育和引导,现已形成以“荷花山庄”、“天醉园”、“原也”、“稻香村”等一批集餐饮、休闲、娱乐、观光、科研、商务会议、现代农业试验示范等综合多元复合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园,标志着大足乡村旅游市场已发展成熟,有规模,有档次,吸引着重庆主城和石刻观光的大量游客,很好地诠释着“创意提升现代农业,生态助推乡村旅游”的发展主旨。
4.3.1校企联手对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以荷花山庄为代表的一批星级农家乐,在不满足于已有经营成果基础上,相关部门与市内外科研院校协议,下重金,聘请专家教授献出金点子,促已有产品升级更新。荷花山庄,在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促创新经营过程中,成功创办“重庆市荷香食品开发有限公司”、“重庆市大足荷花山庄饮食文化公司”,挖掘荷莲全身是宝的附加值,与西南大学和重庆茶研所联手,开发出茶类、饮食类、营养品类3大系列12个品种的荷莲深加工产品,其中以“莲米开心果”、“荷叶面条”、“藕丝面条”、“荷花茶”、“荷叶茶”最著名,在西部农交会上连续三年获“最受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荷花山庄不仅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利用,还横纵联系,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其山庄内目前种植珍稀水生花卉品种526个,培植的“西施睡莲”、“香睡莲”极其珍稀,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倍加喜爱。还从香港、澳门、澳大利亚、日本、泰国等引进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荷花山庄现已成为西南大学科研实习基地。以“重庆市双福油脂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大足如雨后春笋成长壮大,作为全国30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双福油脂”生产的“红土地菜籽油”成功打入重庆新世纪等大型超市。
4.3.2科技支撑强大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政府牵线拱桥,2005年6月9日,荷花山庄以中国唯一非公有制企业主名义自费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达成协议:借助先进太空育种技术,分批把300个荷花新品种通过宇宙飞船和卫星送入太空,以达到荷花、莲藕品种改良,至升级换代。2005年8月至今,山庄已经将常规荷花种子搭乘神舟6号、“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和第21颗、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遨游太空,进行4次太空育种试验,实现“太空育种”梦想。通过太空育种,荷花、荷莲品质得到极大提升,并培育出具特色的优良新品种,从而推动我国藕莲事业发展,也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及专家学者的关注。至山庄开放以来,共接待世界各地游客达200万人次,其中数十次接待海内外国家元首。江泽民、李鹏、朱榕基、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都分别到山庄考察并寄予指导,创造出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足,作为西南大学科研实习基地,其科技力量时时处处影响着大足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科学规划,精致布局,高效益技术运用,让大足乡村旅游资源在境内遍布丛生,走一处就如走进一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白云寨森林公园生态养生区、顺华蔬菜基地和“天下大足”生态旅游观光园、重庆国际鲜花港等一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在浙江大学、西南大学专家教授规划设计下成功打造。
4.3.3创精品亮特色展乡村旅游精髓大足为重庆市最大枇杷生产基地,所生产的大足枇杷获“中华名果”称号。铁山葡萄基地有规模上档次,优质的葡萄深受消费者喜爱,连续四届“枇杷旅游文化节”、“葡萄旅游文化节”以及五金博览会、石刻雕塑大赛等涉农大型旅游文化活动成功举办;2011年荷花山庄承办的“第25届中国荷花展览暨国际荷花学术研讨会”影响深远,使大足成为全市唯一荣获“中国荷莲之乡”称号的区县。文化活动与乡村旅游的交融,增加了乡村旅游内涵与知名度,把乡村旅游”、“荷花茶”、“荷叶茶”、“红土地菜籽油”已成重庆乃至全国知名品牌,又是大足乡村旅游精品。其中作为全国知名品牌的“邮亭鲫鱼”连锁店在大足各个角落开遍,并散布于全国各地;“铁山黑山羊”成功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以此带来的产业效应正日益促进着一三产业蓬勃发展。
压力之下,励精图治。“扬帆启航大踏步,硕果累累满园春”。
大足区在政府大力支持和运作下,通过“以农促游,以游促发展”经营理念,落实惠民政策,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拓展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一系列现代农业体系,使大足乡村旅游在农业领域实现由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的转变,走出了传统的“棋牌娱乐+农家饭”乡村旅游模式。通过抓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以休闲农业为排头兵,促乡村旅游向深度开发,推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建成基础设施优良、特色产业明显、农业产出高效、综合改革完善的示范区,统筹着城乡经济,缓解了区域内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矛盾,为解决“三农”问题,促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也完成了乡村旅游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资源综合利用再到对资源深度开掘三个成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