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黄小清:独自撑起大山里的敬老院 返回首页

黄小清:独自撑起大山里的敬老院

时间:2012-06-15 10:25来源: 作者:收藏

清流县黄小清:大山里的敬老院她独自撑起

  老人们的生活起居都由黄小清亲手照顾 

  从三明清流县出发,驱车50分钟才能到达余朋乡。在乡道旁,一幢崭新的二层楼房格外引人注目:白墙上,“幸福敬老院”五个红色大字鲜艳夺目。在幸福敬老院,记者见到了黄小清,面容清秀,打扮得体大方,正帮着老人做饭,笑容温柔甜美。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度感动福建十大人物评选中,黄小清也入选了。 

  199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个美丽女人自费创办幸福敬老院,收养孤寡老人。21年来,黄小清的家庭经历破产、经济拮据,自己遭遇车祸,丈夫因车祸去世等多场变故,但是坚强的她没有放弃收养19位孤寡老人,坚持关爱赡养他们,并为16位老人养老送终,她是幸福养老院的“美丽天使”。 

  不忍见老人孤老自费办起敬老院 

  清流县余朋乡,一个美丽女人收养19位孤寡老人的故事,在当地家喻户晓。 

  1991年冬天,国家电网清流县供电公司余朋供电所收费员黄小清和丈夫陈诚文到乡政府办事,碰上两位衣着破旧、步履蹒跚的老人到乡政府拿补助。“都是有父母的人,看见老人老年无依,穿得破破烂烂的,真的心酸,当时自己家里办了几个厂,家境不错,赡养几个老人并不是负担。”于是,黄小清夫妇向乡政府提出想义务赡养乡里的孤寡老人,并承诺只要乡里提供场所,老人们一切生活费用由他们承担。 

  不久,乡政府腾出一幢闲置旧房,装修改造成敬老院。敬老院开张那天,黄小清夫妇与乡干部一起,敲锣打鼓,将5位孤寡老人接到了敬老院。黄小清供职的供电所距离敬老院不足百米,每天工作间隙,黄小清都到敬老院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 

  牛棚里“捡老人”赡养了21年 

  现年82岁的陈元勇老人,是幸福敬老院的元老,而他是黄小清从牛栏里“捡回来”的。上世纪60年代,陈元勇从莆田仙游县逃难移民来到三明清流县余朋乡蛟坑村,在当地无亲无故,以替人放牛为生。来敬老院前,他一直住在牛栏里,一些好心的村民为他送点吃的。 

  有一次,黄小清去蛟坑村办事听说了陈元勇的事情,到牛栏里找到了生病中的陈元勇,衣衫褴褛、肮脏、消瘦、神色木然……看着老人那凄惨的样子,黄小清心疼不已。“你不知道,老人睡的那个地方连牛棚也算不上,牛棚还有个顶,那是牛栏啊,只是几根木棍围起来而已,既不遮风又不挡雨,哪是人住的,用几个石头堆垒一起架个锅做饭。” 

  “我和他说,去敬老院吧,我养你”,黄小清至今还记得,陈元勇听到这句话激动得哭起来的样子。当天,黄小清二话不说就把老人接到了敬老院,而这一养就养了21年。 

  遭遇破产举债赡养19位“爹妈” 

  “家境好的时候,养几个老人不是问题,但是后面经济拮据的时候,确实是一个不小的负担”,黄小清回忆,上世纪90年代末,丈夫陈诚文经营的多家企业相继倒闭,夫妻俩也转入清流供电公司余朋供电所成为农电工,每个月每个老人两百多元对本来就不宽裕的家是一笔不小支出。 

  “也想过放弃,但是想想一些老人跟着我十几年,都已经是亲人了,把我当作子女,依赖我,实在不忍心撇下他们。”黄小清说道,当时为了生活下去,卖了企业里的设备和破铜烂铁度日,一度举债支撑敬老院。 

  2006年以前,老人们的生活费用全部由黄小清夫妇承担。他们除了给老人发放生活费,带老人看病买药,逢年过节还为老人添置新衣,并加餐、送红包。2006年以后,政府给每位老人每月160元的低保,今年7月增至200元,小清每月仍需给每个老人再补贴200元生活费。20年来,黄小清一家先后为敬老院投入补贴30多万元。 

  连遭变故她选择独自坚持 

  在新幸福敬老院门前的坡路上,黄小清腿脚稍有点跛,爬坡背影让人有点心酸。 

  2008年,黄小清去参加电力系统的知识竞赛,下车时遭遇车祸,粉碎性骨折。“现在里面还有钢板。”黄小清笑着说道,“当时也担心,自己都不行了,老人可怎么办,可是想想十几年都过来了,总得坚持下去,总有一种力量在支撑。” 

  原敬老院的房子变得破旧不堪,为了让老人住得更舒心,2010年,黄小清夫妇准备在离敬老院几十米的山坡地上建新的敬老院。夫妇俩拿出了十几万元人民币的积蓄,但离预估的60万元的建设资金还远远不够。清流供电公司员工自发捐款2.4万元,当地一些企业家也慷慨解囊,使新敬老院顺利开工。 

  敬老院的建设逐步走上正轨时,不幸降临了。去年6月20日,出门为敬老院采购建材的丈夫陈诚文不幸遭遇车祸,离开了人世。顶梁柱突然倒塌,老人们都以为敬老院办不下去了。望着老人们无助的眼神,小清将痛苦深藏在心里,很快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一边处理丈夫后事,一边支撑着新养老院的建设,继续照顾老人。 

  “既然赡养了这些老人,他们就是自己的爹妈,再苦,也一定要负责到底。”黄小清说。就在黄小清感到孤独无助的时候,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三明供电系统成立了“黄小清扶老基金”,供电员工踊跃捐款,共筹措基金31.8万元;清流县供电公司的员工们成立了“黄小清敬老奉献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敬老院做义工,将敬老扶弱的爱心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古稀老人举行别样的婚礼 

  “中午和我们一起吃饭哦。”79岁的老人陈香莲握着记者的手,笑着说道。听见聊起她的婚礼,她笑着捶打着一旁的陈元勇,两位老人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 

  陈香莲与前夫刘世隆无子女,是2000年一起到幸福敬老院的,2007年3月20日,刘世隆病逝。去年6月,陈香莲在烧洗澡水的时候,左手臂不幸被开水烫伤,大面积溃烂,后来是黄小清寻访到民间土药方,这才治好了陈香莲的烫伤。几个月的治伤过程中,陈元勇老人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陈香莲,让陈香莲非常感动,两位老人在交往过程中,相互产生了感情。 

  去年10月初,老人们搬到新幸福敬老院,两位老人找到黄小清,提出给他们一个房间就可以了。黄小清明白了老人的心思,亲手布置新房,贴大红喜字,给他们挂上胸花,为老人操办了这样一个简朴的婚礼。陈元勇老人做梦也没想到,在耄耋之年品尝到了爱情的滋味。 

  “老小孩”一闹别扭就找小清“评理” 

  “都是孩子,就为一件小事也会拌嘴”,黄小清说起这些老人,笑道,老人来自不同的地方,脾气秉性、生活习惯各有不同,住在一起有时候会有摩擦,就为了水龙头开大点还是开小点,都会吵架找她评理。 

  来敬老院之前,这些老人长时间独居,性格孤僻,和他们沟通成了黄小清最大的难题。长期的关爱让老人也从内心真正接纳了这个“女儿”,有什么心事都会和黄小清讲,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 

  老人生病是常事,这可难坏了黄小清夫妇。夫妻俩要上班,不可能整天呆在敬老院,老人生病又得有人管,他们只好轮流过来照顾。 

  21年间,黄小清夫妇先后为敬老院16位病故老人送终。每当一位老人去世,黄小清都会为老人擦净身子,换好寿衣,按当地的习俗,以儿女的身份为病故老人送终安葬。 

  在小清的照顾下,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全部活过了75岁。其中有5位活过了85岁,陈合妹老人享年97岁。这些老人的平均寿命在余朋乡是最长的。敬老院里的老人们是幸运的,在他们人生快要走到终点时,黄小清是他们生命中的“天使”,陪他们走过一段安享晚年的宁静和幸福!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