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灿军主持承担国际合作,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近年来主持承担国家“863”、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FAO水和粮食挑战计划等6项,承担省重大专项、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6项。获科技成果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科技进步奖8项,洛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先后主持育成了小麦新品种18个。其中,国审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洛旱6号等8个,省审小麦新品种洛旱1号、豫麦38、豫麦48、洛麦1号、洛旱3号、洛麦21号等10个。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授权11项;先后在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这些成果和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达15余亿元。
张灿军在小麦高产育种、抗旱育种、小麦栽培、旱作农业、农作物抗旱性研究方面有较大的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在小麦抗旱育种的理论研究方面,率先把“水、旱两用型小麦”作为育种方向,提出“水旱协调选择混合育种法”,该方法得到全国10余家抗旱小麦育种单位借鉴应用。在小麦抗旱性鉴定方面提出了系统的鉴定分析方法和指标,参与制定的“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已被农业部确定为部颁标准,已在国家小麦区试中应用多年。在旱地小麦栽培方面,研究推广了以提高水分利用率为核心的旱地小麦综合增产技术,提出旱地小麦“1235”高产栽培模式。在旱地耕作技术研究方面,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少耕免耕技术,对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技术进行大胆改革,在丘陵旱地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地址:洛阳市洛龙区洛阳市农林科学院
咨询热线:13938810659 18937960888
(文章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