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村民吴兆信:种好田地也能富 返回首页

村民吴兆信:种好田地也能富

时间:2013-04-06 16:33来源: 作者:收藏

  阳春三月,笔者来到鄄城县箕山镇采访,由于此时的年轻人已多数出去打工,一些村里难得见到青壮年劳力。在袁庄村大棚种植区,笔者见到了来为自家蔬菜大棚"放气"的菜农吴兆信,就与其攀谈起来。 

  "像我这个年纪的没出外打工的,俺村还有几个,附近村里恐怕不多了,"谈及没外出打工,吴兆信打开了话匣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许多农民纷纷到城里打工,而吴兆信由于照顾老人和孩子,未能参与到外出打工的大军,当看到昔日同在田间劳作的乡亲从外挣来大把的钞票时,吴兆信在家门口寻求致富门路的念头更加强烈。

  在家门口寻找致富门路,让吴兆信着实动了一番脑筋。经过几年的打拼,1998年,他决定利用自己掌握的种菜技术种植大棚蔬菜。一开始,吴兆信选择比较在行的茄子,农历9月份移栽到棚内,春节前就可以收获上市了,春前10天左右摘一茬,春后一直到阴历7月份拔棵4-5天就能摘一茬,多数被鄄城、郓城等各大商场超市、酒店餐馆收购,一年下来一个棚收入3万多元。

  在家门口找到致富门路的吴兆信把心思全部用到大棚上,也慢慢地从中摸索出新门道:种菜一要靠技术加强管理,二还得有适宜的品种。所以一闲下来,他就开始了求师学技路,县蔬菜办成了他常去的地方,他的大棚里也多了县农业局蔬菜办农艺师李修燕等几位常客。其间他还多次外出到寿光、莘县、定陶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来为自己充电。在专家们的指导和自己的钻研下,吴兆信很快便掌握蘸花(即人工授粉)、去叶、浇水、上肥等技巧。同时,他淘汰了自己种植了几年的"济杂长茄",换做更耐低温性,在霜冻、日照不强烈、及室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都能正常生长的荷兰 "765号"茄子,茄子质量和产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大棚也由原来的一个变成了两个,吴兆信的小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愈加便利,海南、广西等地的蔬菜大规模北运,对当地的蔬菜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面对市场的变化,吴兆信说把目光放长远,不一定非得一条路跑到黑,对当前的棚菜生产进行了新的考察,他决定在茄子生产不景气的情况下,利用现在的大棚,搞好草莓种植,提升种植效益。吴兆信最后告诉笔者:"其实,致富的路有很多条,在家种好田地也能致富。"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