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笔者来到了刘鹏的养鸽场。刘鹏穿着一身休闲服,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他一边利索地给鸽子添加饲料一边自信地说,“养鸽大有可为。”
2009年,大学毕业后,刘鹏通过考试,成了家乡蓬安县河舒镇唐康村村主任助理。“学有所成后,再回到家乡,为这里的发展出一份力,是我的愿望。”回忆报考村官的初衷,刘鹏这样说。
唐康村村民以发展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人均年收入较低。村里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了。
“城里少一个大学生没啥,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就不一样。”该村党支部书记对刘鹏所说的这一席话,让他很受触动,他也暗下决心,要尽快找到一条合适的路子,带动村民增收。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他发现养鸽是一项不错的产业:投资回收快、风险小。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去年3月,他出资3万多元,建起了120平方米的养鸽场,并以每对160元的价格购回100对白羽王鸽,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王鸽体型大,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说起养鸽,刘鹏滔滔不绝起来。为使养鸽场早日走上正轨,他不仅虚心请教专家和养鸽大户,还到外地大型的养鸽公司去“取经”。
“对于一个门外汉来说,起步一定是艰难的。”刘鹏回忆,当时种鸽买的是成年鸽,价格贵不说且产蛋期短。稍有经验的养殖户都应该知道,应该买小鸽子。鸽子买回来没多久,就有30多对种鸽出现厌食、拉稀等现象,虽全力抢救,还是死了28对。
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中汲取教训。经历了这次挫折,刘鹏更加刻苦钻研养殖技术,养鸽场的发展也终于走上了正轨。随着鸽子数量的增加,每天产生的大量鸽粪如何处理,成为摆在刘鹏面前的新问题。一天,他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通过生物技术将鸡粪变废为宝,鸡粪发酵后,可以变为饲料喂猪。
“鸽粪是否也能变为饲料呢?”这个想法在刘鹏脑海里酝酿。通过上网咨询、查资料、不断实践,半个月后,经发酵后的鸽粪竟然也变成了饲料。目前,刘鹏已利用发酵的鸽粪喂养了4头猪。
如今,刘鹏的养鸽场已初具规模,鸽子存栏3000多只,每月销售乳鸽、鸽蛋的收入近万元,周围不少村民也在他的带动下养起了鸽子。
谈到下一步打算,刘鹏说,他将进一步实践“谷类喂鸽——鸽粪转变为饲料喂猪——猪粪浇灌粮食作物”这一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规模化养殖,做出自己的品牌,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