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鄢陵县陶城乡一育苗大棚里看到,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菜苗,长得郁郁葱葱,犹如一个个站岗的战士,煞是好看。
这座大棚的主人是该乡大宋村大学生村干部马付强。他告诉记者,大棚内共育有10多万株菜苗,由于茎叶粗壮,根系发达,附近的群众早已定购一空,预计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还带动了当地群众靠大棚种植发家致富。可有谁知道,他在建蔬菜大棚时付出了多少艰辛。
2008年,作为大学生村干部的马付强萌生了发展大棚种植创业的想法,于是他开始自学大棚种植技术,并到外地取经学习。在山东寿光取经时,一位姓王的教授对他的来访不冷不热,他一连去拜访几次都吃了闭门羹。但他想:“刘备尚有‘三顾茅庐’之举,而今,我就不能用自己的一颗诚心去打动王教授吗?”第二天,马付强又去王教授家中,辅导他儿子的功课,从而赢得了他家人的信任,也令王教授深受感动。王教授拉住马付强的手说:“小马,有你这份诚心,你这个徒弟我收定了。”于是,在王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他很快掌握了瓜菜大棚的管理技术。
建蔬菜大棚说着容易做着难。他白手起家,一切都从零开始。建大棚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问题。于是,他跑信用社、去邮政所、到农行,多方争取贷款。可由于缺少有效的抵押品,最后还是前功尽弃。但他并不气馁,找朋友、求同学、央亲戚、托关系,得到了资金上的支持。
在建蔬菜大棚过程中,白天马付强与工人们奋战在一起,晚上还要查找资料、计算数据,有时为了一个难题竟要通宵达旦地干。4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一个占地30亩的瓜菜大棚示范基地建成了,而他的体重却比原来减少了6公斤。
令马付强始料不及的是,2009年11月中旬的大雪把他的部分大棚压塌。他没有落泪,而是想办法抢修大棚,一干就是12个小时。他满眼血丝、喉咙嘶哑。幸运的是,由于抢修及时,大棚损失不大;不幸的是,他年逾花甲的父亲由于帮他劳累过度,躺倒在病床上。
马付强在管理瓜菜大棚时,通过网络引进新品种,并通过技术引进,着力做好“低碳农业”和“循环农业”两篇文章,形成了塑料大棚、秸秆饲料池、畜禽圈舍、沼气池、瓜菜田“五位一体”的种植模式。目前他与村里的种菜大户联合建立了名优蔬菜育苗基地,先后为村民提供优惠菜苗400万株,向850个困难户免费提供菜苗60万株,并向村民发放农技服务卡5000张及《农技信息报》3000多份,传授30多项新技术,举办60期农技培训班,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