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90后女大学生回乡当猪倌(图) 返回首页

90后女大学生回乡当猪倌(图)

时间:2013-07-23 23:48来源: 作者:收藏

  “我是学音乐的,但我站在了养猪的舞台上,去演绎自己的创业路。”学音乐的90后女大学生,怎么会去养猪?近日,笔者在山东省淄博市周村的天香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见到了美丽的90后女猪倌刘桂冬。

  “我养了藏香猪和巴马香猪两个品种,藏香猪又叫‘人参猪’,肉品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巴马香猪又称‘两头乌’,性野早熟,骨细皮酥,肉质细嫩。”年仅21岁的刘桂冬侃侃而谈。

  刘桂冬回忆说,之前在济南上大学学声乐,从学校回来后,不愿坐办公室按部就班,最初想开个音乐辅导班,但是无意中看到养殖巴马香猪的报道,就被吸引住了,还特意去广西巴马实地考察。四川那边的亲戚又推荐藏香猪,机缘巧合,再加上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和形势都很好,就决定开始养香猪创业。

  2012年3月,刘桂冬从四川农村的散养户手中收购了种猪、母猪和小猪一共20头藏香猪,并从银行贷了30万元,在自己家乡承包的土地上建起了猪场。

  没有任何养殖经验的刘桂冬是如何养猪的?刘桂冬腼腆地笑了:“边学边养呗!”据刘桂冬介绍,多亏了镇上农技工作人员和村里农家书屋的帮助,一会去请教农技人员,一会到农家书屋借书看,再自己摸索实践。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刘桂冬从一个只“吃过猪肉、见过猪跑”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位精明能干的“女猪倌”,猪场里藏香猪、巴马香猪已存栏近300头。今年1月份,刘桂冬申请成立了淄博周村天香香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吸收社员6户,合作社里仅藏香猪的存栏量就达到500头。

  去年底,刘桂冬赚到了她的“第一桶金”,仅靠卖藏香猪肉这一项便赚到了3万多元。“我从来没有到外面跑销路,客户都是自己找来的,前几天就有一名客户主动跑来跟我定下了一单大生意,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刘桂冬说。

  刘桂冬现在正亲手为合作社制作网站,还抓紧申请商标……她预计,到今年底合作社藏香猪的出栏量将达到1200多头。

微信扫一扫:让您“鲜”声夺人,抢占先机,引领农业新风尚!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