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人大代表、七方镇财政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王保贤多年来,带领全所干部职工围绕全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优先等中心工作,务实奋进、和谐处事、优质理财,管紧管好政府钱袋子,把政府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置于阳光的照射之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和肯定。他连续五年被枣阳市财政局评为“优质理财”先进工作者;连续三年被七方镇委、镇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连续两年被授予“支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七方镇财政所也连续两年被枣阳市委授予“全市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加强管理,提高员工自身素质
王保贤,1983年参加工作,在财政系统一干就是30年,这位枣阳市财政系统的“老兵”,黝黑的脸庞透着慈祥,炯炯的眼神透着刚毅。他说话办事,雷厉风行;他理财聚财,精益求精。被誉为“聚财不敛财的黑老包”。
2009年8月,他从王城镇财政所调任枣阳市七方镇财政所党支部书记、主任之后,面对全新的环境,他以“所”为“家”,积极树立“家和万事兴”的观点;他锱铢必较,始终倡导“精打细算”的理念;他身先士卒,带领队伍廉洁理财,造福一方。
为了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他首先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员工自身素质抓起。财政人员办事效率,直接影响财政部门形象。对此,他着重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管理和培训,把已习惯的行政思维、管理思维、办事作风转变为法治思维,改变以前简单粗暴的办事方法,确保程序正当、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科学制定《责任制考核细则》,年终逐人逐条考核兑现,考核结果与每人的评先评优,公务员考核及经济利益挂钩,把个人的利益与自己的岗位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每个同志深知“有岗须尽责,尽责方有为”。同时,建立健全财政所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并打印成册,人手一份,让大家时时对照,日日提醒,用制度管事管人,规范言行,使大家不越“雷池”,不踏“红线”,达到“常在河边走,永远不湿鞋”的人生境界。
七方镇是枣阳的“西大门”,素有“襄阳市第一大镇”之称。全镇拥有28万亩耕地,12万人口,73个村及居委会,版图面积302平方公里,镇区呈东西方向横跨316国道25公里,工作面广,情况多变。面对越来越繁重的惠农补贴发放任务,他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所主任负总责,班子成员包总支负责;同时按2—3人为一个“包片工作组”,每组由一名业务精、素质高的同志任组长,组长人选实行民主推荐,所党支部确认。一年一换届,一年一选举。并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工作组负责所包片的惠农政策宣传、督办、落实、检查、审核、资金监督等具体工作,每年选派8名同志任“包片组长”。这样形成了专管员对组长负责,组长对包总支领导负责,包总支领导对所主任负责的网络管理体系。进而形成了“千 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良性工作局面。
为了鼓励干部职工不断学习,提高理财水平,他还专门召开支部会议,制定了奖励机制,凡是个人学历、业务技能、技术职称每提高一个档次者,给予500—1000元的奖励,此举一出,全所顿时掀起了学习的新高潮。截止目前,全所已有14人达到本科学历,占45%,中级职称已有6人,占20%。通过“学业务、学技术、学法律、学电脑”,同志们的综合素质大为提高,一个“比学赶帮、力争上游”的可喜局面正逐步形成。
科学理财,当好政府“红管家”
当前在镇级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用好每一分钱,不仅是理财能力的体现,也是讲大局、促和谐的重要内容。对于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单位“以钱养事”资金、民政优扶资金等财政资金,他都及时向镇领导做好汇报,明确资金的使用方案,积极争取镇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资金按规定的程序和渠道规范使用。尤其各类惠农资金的发放,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时间要求紧、目标要求高,仅凭财政所的力量困难重重。为此,他严格履行一个人大代表的职责,向镇人大主席团提出了《关于切实做好惠农资金发放应注重五个方面的问题的建议》,此建议得到了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而确保了惠农政策的落实。他常说,聚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实现“财”为民所理,“财“为民所用,把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撒满人间,是财政首当其冲的职能。2012年七方财政所组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54.48万元,财政专户代管资金5766万元,安排财政支出3896.51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541.47万元,农资化肥综合补贴2724.4万元,良种补贴511.7万元,家电下乡补贴资金339.53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0.31万元,优抚对象定补资金368.58万元,移民后扶补助105.3万元,义务兵优待款54万元。所有这些资金收的明白、发的清白、老百姓用得安然。同时,对重大事项进行实地考察,在镇综合财力安排、镇级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项目、处置国有资产等方面,他都亲自调研,实地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进行界定,制定科学方案,调配合理资金。例如:2012年3月,襄阳港龙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准备在七方发展,需投资1500万元,公司法人李军自筹1000万元,尚有500万元缺口无力解决。为了争取这个项目,王保贤多次实地考察得知,港龙公司主要以生猪养殖为主,同时兼营大棚蔬菜,是带动本地农民致富的好项目,应大力支持发展。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他向政府写了专题报告,调拨300万元支持港龙发展生猪和大棚蔬菜。
认真履职,当好群众代言人
王保贤自2003年12月起连续三届(第五、六、七届)被群众选为枣阳市人大代表。每次当选,他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他首先把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建言献策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因此,镇人大和代表小组每次组织学习、开展各种视察调研活动,他都全程参与、从不缺席,为其他人大代表做出了表率。
在他看来,人大代表不只是一个美丽的光环,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如何发挥一个人大代表的作用、怎样给群众代好言这才是根本。因而,他时常牢记自己的职责,经常走访选民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例如:在2011年枣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之前,他就把收集起来的群众意愿形成意见和建议,《关于硬化“七罗”路方面的建议》就是个很好的案例。“七罗”路是七方通往罗岗的一条主要公路,是连接七方、罗岗的经济命脉。该路全长9.7公里,途径15个村、73个组、65856人,2005年该路全线铺为沥青路后,不到两年时间路面全部毁坏,基本上不能通行。一遇下雨天,莫说是车辆通行,就连行人也非常困难。这样以来,严重影响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据测算,兴修这条路可需资金300万元,但由于七方财力有限,只有借助外界力量才能动工兴修,否则,无从谈起。尽管之前也有人大代表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过此事,但由于没形成议案和建议,没有引起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而兴修此路一拖再拖。因此,在2011年11月底枣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王保贤将提出了《关于尽快兴修“七罗”路的建议》,此建议很快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多方协调向上争取资金2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0万元,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于2012年5月底,该路全部硬化、全线贯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群众的称赞。
“每办一件事,都应当落地有声,让政府放心,让群众高兴,让百姓满意”,这是王保贤的至理名言。几年来,王保贤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还提出了《关于覆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方面的建议》、《关于农村高低压线路老化亟待更新方面的建议》、《关于化解农村债务方面的建议》、《关于农村五保供养实行统筹方面的建议》、《关于加强城镇管理和加大执法力度方面的建议》、《关于农村公路养护方面的建议》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严格履行了一个人大代表神圣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