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传闻,11月初的糖会可能会公布收储400万吨的消息。收放储政策出台会对白糖价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放储成就“糖高宗”。2006年1月5日—2006年10月13日放储14次,合计成交135.7万吨。本次放储之初,糖价延续上涨,最高达到6239元/吨,最大涨幅在30%。因为触及历史最高价,且远远高于现货价格,伴随着后续的抛储,期货价格开始回落。很明显,这得益于当时期货升水过大,有向现货回归的诉求。
2007年9月14日—2009年2月18日收储10次,合计成交160万吨。本次收储跨越两个榨季,其中2007/2008榨季获得历史性丰收,其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484万吨。虽然收储之初,糖价从3700元/吨攀升到4800元/吨,不过,收储没能止住糖价下跌的步伐,糖价从4857元/吨一路下挫至2774元/吨,跌幅达43%。收储初期提振了糖价,不过长期看,市场仍要回到供需格局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
收储止不住“下山路”。2009/2010和2010/2011连续两个榨季国家共放储19次,累计成交380万吨。然而,在全球减产的恶劣形势下,糖价上涨的动力并没有因为高达380万吨的放储量而有所减弱。国内外糖价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大牛市,白糖成为期货市场的“奇葩”。
2012年2月10日—2012年5月24日共收储8次,合计成交50万吨。2012年白糖期货价格走势伴随着国家收储,年初宣布国家收储100万吨,地方收储50万吨,一直到2月份才实施,当时糖价受利多刺激,上涨20%,不过随着收储的实施,上涨动力不足,从6800元/吨上方跌至5250元/吨附近,跌幅达23%。国家在2012年9月20日实施了2011/2012榨季的第二批收储,糖价当天收红,次日即下跌,并连续两根大阴线创本轮下跌新低5113元/吨。
收储预期提振了糖价,但最终落实情况如何,还有待政策明朗。笔者预计,即便出台收储政策,如果不高于预期的400万吨,糖价就难逃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