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有缩水之势
由于今年温度偏低、主产区遭遇虫害及台风,新作玉米单产出现下降,即使在种植面积增加的情况下,总产量也比去年略微减少,基本上是处于供需偏紧状态。具体而言,辽宁由于受到台风以及虫害影响,玉米单产较往年下降明显。该地区玉米地出现连片倒伏的情况比较多,同时鼠害和霉变也较为显著,整个辽宁玉米产量减产是大概率事件,预计减产量在50万—100万吨。吉林与辽宁的情况类似,也遭受了台风和虫害,预计今年玉米减产量在250万—300万吨。东北大部分产区减产幅度在25%,有些甚至接近50%。吉林玉米死秧情况较为严重,这在往年基本上是没有的。
今年东北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增大,黑龙江最为明显,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20%。随着气温的升高,玉米种植范围逐步北移,而且大豆种植效益偏低,玉米挤占了部分大豆播种面积,导致吉林和辽宁的扩增相对有限。另外,黑龙江一些盐碱地和中低产田经过改造后也开始种植玉米,预估今年东北产区玉米播种面积为1308万公顷,同比增加4.4%,占全国播种总面积的38.1%。但由于受恶劣天气和病虫害的影响,产量或将在7945万吨,同比减少0.8%。
而华北地区,今年由于天气等各方面因素配合良好,玉米产量预计在6556万吨,同比增加3.2%。目前,华北春玉米已经大量上市,但价格低于市场预期,如国标三等玉米进厂价格在河北为2200元/吨,在山东则为2250元/吨。
成本攀升节节高
在产量缩水的同时,农户的生产成本却没有降低,租地费用为5000元/垧,较去年增加了1000元/垧,部分单产高、土地质量好的租地费用达到9000元/垧。此外,翻地、播种、种子、农药、化肥以及人工收割费用均高出往年。在单产下降的情况下,产区租地户或将亏损。
同样受天气影响,内蒙古通辽地区的玉米单产整体低于辽宁和吉林,然而生产成本却高于上述两地,主要体现在收割的人工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上,如去年的人工收割费用为80元/亩,而今年上涨至95元/亩,化肥和农药等成本也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养殖市场逐步回暖
猪肉市场已出现回暖迹象,全国大中城市猪粮比一直处于回升态势。截至10月31日,猪粮比价为6.13,已站稳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截止到9月份,生猪存栏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处于攀升之势,分别为472482万头和5065万头,表明饲料的刚性需求仍然存在。此外,截止到10月31日,仔猪平均价和猪肉平均价均有所上涨,分别为26.70元/公斤和23.71元/公斤。在饲养利润逐步好转的情况下,饲养户补栏的积极性将更为积极。
考虑到新粮集中上市,现货价格有所走弱,短期内玉米将延续弱势调整走势,但市场整体仍处于供需偏紧格局,中长期而言,可维持多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