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糖厂压榨处于高峰期,糖料供应充裕,后期库存压力逐渐显现。截至1月20日,云南共有54家糖厂开榨,入榨甘蔗245.21万吨,产糖27.84万吨,出糖率在11.36%,销糖15.85万吨。截至1月15日,海南入榨甘蔗111.64万吨,产糖12.47万吨。1、2月份处于甘蔗压榨高峰,阶段性供应压力较大,后期产量能否达到预估的1400万吨,主要看出糖率。云南的生产较为顺利,产量变化主要在广西。广西前期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了一部分甘蔗的出糖率,但是随着气温的回升,产量下调空间有限。
增产的题材已经被消化多时,其对市场来说是一种长期压力,表现为价格运行区间的逐渐下移。近期盘面在三周时间下跌400元/吨,更多地体现出利好出尽后,空头力量的集中释放。在这种氛围下,如果过度夸大增产因素,反而容易演绎成超跌行情。
1月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春节采购接近尾声,糖厂销售心态积极,产区现货价在5520元/吨左右,较月初下跌150元/吨。不少经销商不看好后期行情,认为春节后现货价格会进一步下跌,因此提前结束采购。再加上国储轮库、进口糖到港等因素,1月销售数据或许不太理想。春节后,糖市步入季节性消费淡季,销售压力继续加大。
一季度进口量将有提升
1月的大部分交易日,原糖期价在19美分/磅以下运行,近期更是在18美分/磅盘整。原糖价格低迷提升进口预期,在国内外食糖价差较大的背景下,进口糖的威胁依旧存在。月初以来,配额内泰国糖的进口折算价在4600元/吨,比主产区现货价低900—1000元/吨。虽然各大机构都预测我国年进口量将恢复到200万吨的水平,但新年度配额已经可以使用,配额内利润相当可观,预计1月进口量较去年11、12月会有恢复性增长。进口糖的到港时间集中在2、3月,届时国内库存也处于高位,市场供应压力会持续到初夏时节。
政策调控进入真空期
继去年12月27日收储80万吨后,今年1月22日再度收储70万吨,底价均为6100元/吨。细看两次收储,销区库点收储量占70%,产区库点占30%,除去内蒙古、新疆甜菜糖产区,广西、云南、海南甘蔗糖产区仅占14%。进口糖再加工交储稀释了政策利好作用,供应过剩局面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1月26日国储糖轮库30万吨,共成交16.55万吨,最高价在5640元/吨,最低价在5430元/吨,平均价在5441.9元/吨,相较新糖价格,具有一定优势。成交主要集中在营口、日照、乐凌三个库,产区成交寥寥。根据公告,剩余的13.44万吨将于每周五挂牌竞拍。短期政策处于真空状态,糖价重回市场主导,长期看仍有轮库的可能。
节前消费基本结束,供应持续增加,市场上空头力量占据主动。不过,盘面急速下行后,空头力量得以释放。随着价格的下行,主力多头在远月合约上建仓积极,护盘作用明显。另外,长假在即,资金避险离场,也不利于行情发力。总的来说,节前盘面跌速有望缓和,在1309合约上,不建议继续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