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安 绘
眼下,正逢杨梅销售旺季,北仑大\柴楼谢李水果合作社负责人、网友“旭日东升”也为自家的杨梅,在新浪微博上使劲“吆喝”。尽管人气平平,但他很有信心。“网络是很有市场前景的销售渠道,我相信路会越走越宽。”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如今不少农产品合作社和农户,纷纷“触网”淘金,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并谋划转型。从聚人气、提高知名度,到成为重要的产品销售渠道,农产品深度“触网”,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农产品“触网”成趋势
北仑侃宝果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侃恺是一位80后,去年起,他尝试网上团购,销售小番茄和草莓。“一季草莓大概团购出700份,应该说效果不错的。”谢侃恺介绍说,年轻人是网购主力军,网上下单以后,在北仑城区内免费送,如果客户住得远,那只能来基地自取。
微博、论坛、农产品信息网……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农业领域的从事者瞄准商机,通过网络拓展市场。淘宝网一项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淘宝网(含天猫)农产品交易额增加了四倍,淘宝上每10位卖家就有一位是农民网商。
制约瓶颈依然不少
尽管网络销售目前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但是农产品网上销售,在具体操作时仍然存在诸多制约瓶颈。谢侃恺说:“网上卖农产品,缺乏亲身体验,顾客对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有所顾虑,需要及时答复;消费后,顾客也会有各种反馈,如果想利用好网络这个平台,确实需要花不少精力。此外,大部分农产品保鲜时间短,不便运输。”
北仑农林局产业指导科科长孙晶认为,农产品“触网”,从理论上来讲,是一个大的方向和必然趋势。目前,大多是农户、合作社或农业企业的自发行为,基本上处于散发状态,存在组织体系不够完善、品质标准无法统一、农业电商的专业人才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推广仍存在较大的难度。
急需多方渠道支持
从去年起,北仑区农林局与当地知名论坛合作,专门开辟一块北仑名优农产品信息发布栏目。“主要是为了突破农网网友及农民信箱用户不多的局限。”工作人员贺燕珍表示,除了由政府来帮助农户发布信息外,农户网络营销的积极性也在提高。前几天,网名为“绿岛蔬菜瓜果”、“孤舟人”、“梅山瓜农”等农户发了甜瓜、小西红柿、西瓜上市信息的帖子,其中有不少网友跟帖咨询价格、地址。瓜农陈胤说:“梅山甜瓜已经有一定名气,但是什么时候上市采摘,好多人并不知道,所以网上一发帖,能吸引不少顾客前来。”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电子商务平台已成为新时代农民创业的重要渠道,政府应该鼓励、引导和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在鼓励农民网商研发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政府也可为农民积极搭建透明化的网络平台,共享信息,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记者 厉晓杭 北仑记者站 陈未鸣 通讯员 虞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