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方面,截至12月22日当周,我国沿海主要油厂开机率为63.19%,较前一周提高2.8个百分点,大豆压榨量约为174万吨,出粕138万吨,出油31万吨,且按照当前油厂的开机计划核算,预计本周全国沿海地区主要油厂大豆压榨总量或小幅降至170万吨,仍处于较高水平。截至12月20日,我国豆油商业库存为96万吨,较前一周下滑3万吨,处于今年以来的偏低水平。而沿海地区油厂豆粕库存近期也维持在40万吨左右的偏低水平,且未执行合同量增至246.7万吨的历史高位。根据豆油消费的季节性规律,12月中下旬,双节备货已基本完毕,后期消费量并不看好,而豆粕在节前大量出栏之前,消费量依然维持刚性水平,据了解,今年猪肉及禽类价格节前并未出现往年规律性的价格上浮,导致养殖行业出栏热情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豆粕的消费量。
另外,双节前夕,豆油、豆粕均处在消费及备货需求旺季,但是豆油在食用过程中属于配料,备货完毕后,消耗速度较慢,且豆油的替代品较多,包括菜籽油、花生油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豆油的消费速度。而豆粕作为饲料蛋白的主要来源,在猪饲料中的比例大概在20%—25%之间,且替代品相对较少,如果饲料的消耗量维持高位,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支撑豆粕的刚性需求。来看,需求对豆油的提振在双节前夕不及对豆粕的提振作用明显。
国际市场,近期南美天气整体情况良好,但是巴西南部及阿根廷大豆产区高温干燥,若后期高温干燥天气持续,则会引发市场对南美大豆产量的担忧。根据近年来国内蛋白需求及油脂需求增长的比例变化,我们发现豆油和豆粕的比价关系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这也是近几个作物季,当遇到天气炒作阶段,豆粕的炒作力度始终大于豆油的根本原因。
因此,短期来看,油粕比价将维持低位运行,且仍有继续走弱的可能。不过,1月之后,随着豆油、豆粕备货结束以及生猪、禽类的大量出栏,豆油、豆粕的需求量将开始明显下滑,油粕比价何去何从,还由南美天气及棕榈油、菜油的国内消费情况而定。
(责任编辑:DF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