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产品资讯 > 中储粮取消法人分库99家 曾被曝腐败窝 返回首页

中储粮取消法人分库99家 曾被曝腐败窝

时间:2013-12-30 08:02来源: 作者:收藏

  日前,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调控机制,推动最低收购价格和临时收储政策向“价补分离”转变,组织开展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

  上述表态意味着,中国执行了近十年的农产品托市收储政策将迎来历史性转折。

  近年来,收储政策被批评违背市场化运作原则,拉高农产品价格,让下游加工企业叫苦不迭;数百亿元甚至更多的收储资金由于缺乏监管,为部分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大豆、棉花收储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使农产品大量进口,政府最想保护的国内农业,受到的冲击并未减少。

  中储粮取消法人分库99家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下称“中储粮”)是现行农产品收储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收储改革对中储粮是一大利空。

  似乎有些巧合,在楼继伟做出农产品收储改革的表态后,中储粮即宣布大幅“瘦身”的动作。

  公开消息显示,中储粮目前已完成370家法人库点一体化整合,取消法人分库99家,450家整体接管库全部并入总公司大账。2015年,中储粮法人库点控制在350个以内。也就是说,明后两年,中储粮继续削减20家法人库点。

  在中储粮体系,中储粮总公司是一级法人,而各地直属库是另一级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也是中储粮经营的主要业务单元。2009年,中储粮全国拥有338家直属库,而到12月下旬,中储粮的法人库点已增加至370家,增加32家;如果算上来自于地方粮食局系统的整体接管库,增加的库点数字将更为庞大。

  过去近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大量收储农产品进入国库,是中储粮库点做“加法”的背景。

  2005年~2009年,中储粮政策性粮食收购数量分别为1192.5万吨、4990.5万吨、2941万吨、6911.5万吨和9876万吨。2010~2012年,有舆论称收储推高粮价,中储粮政策性粮食收购数量有所回落,分别是3486.66万吨、2478万吨和3747万吨。,中储粮1~11月累计完成各类政策性收购和轮换收购超过1亿吨,创下近年来收购量最高水平。

  要装下全国粮食总产量的近两成,中储粮只能在库点上不断跑马圈地。

  按照国家规定,农产品收购入库、农产品储藏、农产品出库,中储粮都可以获得相关的费用,这些是无风险收入,对中储粮业绩作用不小。数据显示,中储粮净资产收益率从2007年的5%飙升至2011年的10.5%。

  即将展开的大豆等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如果成功,后续进一步扩展到玉米等主要粮种,中储粮将不再需要庞大的库点。

  所谓的目标价格补贴,是政府部门根据种植成本等要素制定农产品目标价格,如果当年农产品收获时,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相关部门将按照差额补贴给农民。

  农民拿到差额补贴,以市场价格将农产品销售给市场上的买家,而不是卖给国库,这样政府部门不需要承担农产品的收购和存储费用,而农产品在市场上流通,也不会产生进入国库后造成市场供应缺口的问题。

  美国农业部总经济师Joseph W.Glauber曾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美国从1930年代开始建立了国家的谷物储备体系,曾经大量储备粮食,但是1980年代末期取消了国家储备,因为建立储备花费高昂,而且对市场价格产生了扭曲。

  人为造成的市场缺口

(责任编辑:DF082)

 
1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