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业生产 > 农产品资讯 > 国内糖企在夹缝中生存 返回首页

国内糖企在夹缝中生存

时间:2013-12-30 13:09来源: 作者:收藏

  近两年,随着进口糖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特别是随着山东、辽宁等地原糖加工能力的大幅提高,国产糖尤其是广西糖市场被挤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部分原糖加工企业负责人甚至吆喝说,不让广西糖过长江。

  “每年通过我们仓库中转运往全国各地的广西糖超过500万吨,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广西糖外运的数量明显下降。”广西钦州大型仓储企业的负责人王长伟对期货日报记者说,广西糖的销售市场尤其是北方市场正在逐步丧失,生产成本高、运距远、广西土地资源有限等有可能使广西整个食糖行业遭受更多的困难。

  在广西崇左、来宾、南宁、钦州等甘蔗主产区调查时记者发现,当前榨季政府制定的440元/吨的甘蔗地头收购价已经吸引不了农民种蔗,部分农民在新的作物年度更愿意种辣椒、西瓜、桉村和木薯,因为种甘蔗的收益太低了。目前,甘蔗收购价格连续下降已经对农民种蔗积极性造成了一定打击,预计2014/2015榨季将有更多农民转向种植其他作物,加之高速铁路、公路、城镇建设用地对甘蔗田的挤占,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将呈现小幅下降趋势,广西糖产量未来或减少。

  对于制糖企业而言,440元/吨的甘蔗收购价已经不低了,面对日益下跌的糖价,制糖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部分制糖企业开机压榨已经是在做亏钱的买卖了。据测算,当前榨季大型糖企的生产成本在5200元/吨左右,仅能维持微利或小亏状态,小型糖厂已经陷入亏损状态,制糖企业基本没有太多和进口糖进行周旋的余地,广西糖生产成本很难大幅下调。

  “我老家是北方的,在钦州干制糖这行已经十多年了,近两年感觉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老陈有50多岁了,长期担任一家制糖企业的高管。虽然食糖销售等由集团来经营,他只管食糖生产,但老陈还是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据老陈介绍,近两个榨季进厂的甘蔗越来越少,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无形中就增加了食糖的生产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甘蔗收购价是政府制定的,食糖销售价是市场说了算的,两头不对等让企业经营很被动,整个行业存在着依赖政府的收放储来调控市场,以及借此来保证收益的通病,这让主产区的整个食糖行业不能很好地贴近市场,并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做出相应对策。

  另据了解,人工成本上升较快也不利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稳定和制糖成本的下降。近几年,广西各地农村外出打工人数较多,青壮年劳动力比较缺乏,虽然来自四川、贵州和越南等地的砍蔗工人数不小,但仍无法解决生产旺季市场对砍蔗工和搬运工的需求。“广西地区砍蔗及装车人工成本合计已达到了140—170元/吨,比前几个榨季提高了很多,糖价不上涨,糖厂只有通过内部来消化。而在泰国,一吨甘蔗的收购价仅在200元/吨左右,广西糖不可能再大量外运了。”王长伟说。

(责任编辑:DF082)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