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纸徐徐铺开,画笔随意挥舞,经过层层着色、遍遍渲染,一朵朵牡丹跃然纸上……走进孟津县平乐镇中国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阵阵墨香扑鼻而来。
平乐人自古就有种牡丹、画牡丹的风尚。近年来,在省、市、县三级扶持下,河南省洛阳市平乐镇平乐村建设了占地90亩的中国平乐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并依托园区成立公司,把农民画家请到园区集中创作、交流、展示、经营,按照“公司+画家+基地”模式,打造了“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日前,记者进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眼前呈现出一幕幕绚丽的景象,各家各户的墙壁上贴着牡丹,工作室里挂着牡丹,农民们手执画笔画着牡丹……“中国·平乐第七届农民画邀请展”正在这里如火如荼地召开。
励志锄头换成了画笔
见到武花蕊时,她正俯身面向桌上铺开的宣纸,手中拿着蘸满墨汁的毛笔,笔下一朵鲜艳的墨彩牡丹已然成形……35岁的武花蕊是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的农民,只不过这“农民”二字后面要加上“画家”两个字。画牡丹画,不仅是她的爱好,更是她的职业,是她的收入来源。相比其他农民,武花蕊将锄头换成了画笔,将耕作地点,从田间移到了桌头。
“画好洛阳牡丹,传播牡丹故事,我的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创作时的全部水平和精力,认认真真地画好每幅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为中国农民争气,这是我画画的座右铭。”展会上青年女画家武花蕊对记者娓娓道来。
童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乡野的春,别具一格的美,那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天蓝蓝,风清清,云缥缈,万朵野花,蝴蝶飞,蜜蜂闹,花香醉”。童年一梦,使她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注定了她的命运,最终成长为一名青年农民牡丹画家。农村学画画有多么难,恐怕没人想象得到”。武花蕊称,“因为学画画,耕作之余,逢年过节,画室门一关,谁都别来打扰;下一秒,拿起画笔,在宣纸上恣意挥洒”。武花蕊讲述自己这段历史时语调很平淡,但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姑娘。
“我这人不服输,就是有一股劲儿,别人怎么看没关系,我就要画出个样子来”。2005年,她拜洛阳当地的知名画家郭西凡、郭肖伟和郭泰森为师,从此走上了要当一位女画家的求索道路。数十年坚持不懈,绘画改变了武花蕊的人生。近年来,她的多幅牡丹画作被中国美术馆、国画美术馆收藏,画作多次登上了国家级展览。
奋发循法自然胸中有画
洛阳是牡丹城,每逢谷雨前后春风荡漾,万里花海,香阵冲天,蔚为壮观。全国的文人骚客汇聚于此,为牡丹吟诗作画。拜师后,武花蕊开始走进了牡丹王国,翻开了其艺术生涯崭新的一页,也是从此,武花蕊与牡丹结下了不解的情缘。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姹紫嫣红,历经苦寒后的娇媚、栉风沐雨后的丰腴,根深叶茂和灿若锦绣,总是给人以阳光般的憧憬。这一切深深地契合了武花蕊的人生际遇和性情禀赋。
作为吉祥与富贵的象征,好的牡丹绘画会触动人们内心美的沸点,“喜气”和“富贵”的象征意味。当今社会非常物质,色彩艳丽的牡丹成为绘画抒***感的载体。武花蕊采用勾勒晕染法,画面布局在胸中早已经面目有序,疏密有致,构图丰满,画面饱满富丽。
“我的每一幅牡丹作品,都凝聚了创作时的全部水平和精力,认认真真地画好每幅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对收藏我作品的藏家负责,这是我画画这些年的座右铭。”武花蕊说“牡丹画的审美体系更多地依附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理念,不仅仅是视觉审美”。“我认为一个要想在中国画道路上走得更远的画家,首先要认真做人,其次才是认真画画。这两者都做到了自己的极致,自然而然也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武花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更重要的是,市场也证明了她的判断。近3年来,她的绘画作品价格一直走在稳健上升的道路上。2013年武花蕊的绘画作品价格还在500元每平尺,2015年11月以来,其作品已经出现1000元每平尺的行情。
“学画数年来意志执着坚定,不惧任何艰辛,在艺术上取得进步,愿花蕊坚持一生磨练,我相信最终成就非同小可。”这是中国国家画院张江舟院长在武花蕊画作旁写下的评语。
青年农民画家成网红牡丹画成文创产品
武花蕊是一名“80后”,和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她也爱“晒图”,每一幅牡丹画作品,她都乐意让更多的人看到,她期待赞许,也愿意接受评论——她把作品发微博,朋友圈,晒论坛,在淘宝也开了网店。
一时间,她“吸粉”无数,点赞无数,大量的认可让她颇为欣慰。“粉丝们”纷纷私信,希望认识这位80后美女画家。“今年我感觉到人脉一下子变得丰富了起来,通过牡丹画作,我认识了很多人,和他们交流生活以及对洛阳牡丹的情愫,对于创作我也有了更多的灵感。”武花蕊笑着说。
洛阳的美不仅在于景色,更多时候就隐藏在这些市井老街的牡丹花丛中,牡丹画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些游子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寄托。这是武花蕊在创作中的思考,而这份思考也让她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牡丹是洛阳的象征,我希望更多人能通过我的牡丹画知道洛阳的历史变迁。”武花蕊说,她会将更多的洛阳元素结合到以后的作品中,希望不仅仅局限于牡丹画,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拓展将洛阳的人文要素更好地融入到作品中,让每个人都能在她的作品中感受到洛阳情愫。
如今,当地不少农民农忙时扛锄头,闲暇时拿画笔,以笔为锄,纸上耕作,收成颇丰。“学习画牡丹,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加收入,何乐而不为?”平乐镇农民吕雅玲报了培训班,正在勾勒未来幸福生活。
目前,平乐牡丹画画师队伍已超过1000人,每年有40余万幅作品从这里行销全国,远销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带动了装裱、包装、物流等产业发展,每年综合经济收入过亿元。
在“互联网+”大潮中,平乐“+”推出了牡丹画产业发展新动力。2016年3月,平乐牡丹画淘宝村创建工作启动,采用“政府+服务商”模式,由政府出资为开淘宝店的村民购买培训服务、提供开店补贴等。当年6月,平乐村的140家牡丹画淘宝店集体上线,迅速成为淘宝网活跃店铺。
“牡丹画不仅火了平乐,也活了平乐。”平乐镇副镇长孙跃芳说,该镇计划与旅行社合作吸引更多游客,通过正骨医术、水席、牡丹画三个产业协调联动,探索发展旅游写生、拍卖、微电影等产业,让平乐农民牡丹画小镇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