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民检视他创作的“水浒108将人物微型书法画”。
作品中的人物,用放大镜细看,微型毛笔字清晰可见(圆圈内为放大字体)。记者 黄匀摄
记者 黄匀 通讯员 吴显辉
宾阳县的书法爱好者曾德民,用了近两年时间,完成了一幅105米长的“水浒108将人物微型书法画”。画中的108个水浒人物,远看是粗线条勾画,近看才发现,这些线条都是由长宽仅约一毫米的毛笔字构成。
偶然创作开始坚持
6月4日下午,记者刚走进曾德民家,就看到墙上挂着许多幅小楷书法作品。曾德民正在进行微型书法画的创作,用一张宣纸盖在事先画好线条的画作上,再用毛笔沿着线条抄写文章,而这些用毛笔写出来的字,长宽都只有一毫米左右,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曾德民今年50岁,他从小受熏陶,喜欢上字画,初中毕业后,还向广西艺术学院的老师学习绘画一年,但因为要维持生计,便开始从事玻璃镜画工艺工作。1988年,玻璃镜画市场走向衰落,曾德民便转行成为客车司机。
“白天开车,晚上就在家练字。”曾德民说,1990年前后,他开始热爱上书法,通过临摹各种字帖自学。2006年,他成为宾阳县书法家协会会员。
2009年6月的一天,曾德民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幅弥勒佛的画像,他觉得画像线条很美,当时就想:“要是能把书法搬到这些线条上有多好。”曾德民回家就开始行动,他临摹好弥勒佛像,再在线条上抄写《金刚经》,失败了三四次后终于成功。
没想到,这幅作品大受欢迎,引发众人围观。曾德民还曾在不同场合现场书写微型毛笔字,引起轰动。从此他便开始进行微型书法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