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印发的 《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26个省份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
一边是更高服务水平和素质的要求,一边却是不对等的高风险、低收益。这群并不“名副其实”可称为医生的群体,在分担着我国8.3亿新农合覆盖人群医疗需求的同时,却挣扎在坚持和放弃的两难之中。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新医改背景下的存疑生存与工作状况调查报告》中一项调查显示,***品零差价实施后,收入有减少的卫生室达98.2%,因***物品种有限而不去村卫生室就医的患者比例高达72.5%。
村医的高风险、低收入还体现在医疗风险自担、常年无休假、收入低等方面。各种不利因素叠加起来,使许多村医选择了放弃。
村医流失令人担忧
李钊毕业于河南省中医学院,在其他同学毫不犹豫地跨入大医院之门时,品学兼优的他,却固执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了一名最普通的基层村医。
成为一名好的村医,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是李钊长期以来的追求和梦想。于是,十几年如一日,他和所有同行一***随叫随到。无论是严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接到电话,他就会马上背起***箱,迅速赶往病人家里。
即便是一些***物过敏的病例险些让他赔得穷困潦倒,即便是病人欠下的***费单据可以堆积成一座 “小山”,他仍在坚持最初的梦想。2010年,他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这一殊荣。
然而,这个将近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除了无日无夜拼命地为百姓看病赚取微薄收入外,只剩下一叠厚厚的账单。在生活压力之下,他最终还是放弃了。
如今,李钊已是拥有三四个分公司的公司董事长。每当回想起做村医的辛酸和无助,他都感慨万千:“我不想戴着荣誉之貌,却过着无地位、无身份、一贫如洗的生活。”
这位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转行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令人担忧的村医流失问题。村医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等。
一***事故可致破产
记者获得的一份《中国乡村医生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2011)》显示,62.1%的受访者从未遇到过医疗风险,32%的受访者碰到过5次以下医疗风险,至少遇过6次医疗风险的占5.9%。在遭遇过医疗风险的受访者中,赔偿金额平均为13759元。
今年6月3日,做了48年村医的湖北省潜江市老新村村医王华,迎来了他村医生涯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重大医疗事故。
当天早上,一位中年男子来到王华的诊所。经王华诊断,男子左***大拇指红肿伴有疼痛的原因可能是痛风。依照经验,王华开了4克头孢曲松钠的静脉注射,“皮试显示的是阴性,没打到十滴,患者就开始呕吐”,他立刻拔了针,注射了10毫克的塞米松钠,此时患者呼吸猝停。老王又注射了肾上腺素,并做了紧急救助,但患者始终没有醒来。
死者家属要求当场赔150万元。在当地政府的调解下,最后要求赔偿40万元。但老王拿不出那么多钱。
王华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因为村医的卫生室是个体经营,赔偿金额全由自己负担,没有***关机构负责。”
医疗事故自担,很多村医已习以为常。两年前,黑龙江村医李杰依照患者的症状,开了一副遂化某******生产的新绿宁口服液。患者服用后头晕、恶心、呕吐,送至卫生院抢救,他赔了患者家属3000元。
李杰告诉记者,自己是按***品说明书的指示给患者服用的,患者产生的症状也可能是***物质量问题,“我去******讨说法,******负责人只说了一句 ‘这不是我们的问题’便再无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