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下调200-400元/吨。下一步市场最关注的是补贴力度究竟有多大,能否弥补种粮成本的巨大投入。
国家发改委表示,为支持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对有关稻谷主产省份给予适当补贴支持,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到有关省份,由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以保持优势产区稻谷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这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的“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相呼应。
“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有一些特别之处。”一位产业人士对记者说,首先,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下调幅度较大,可能会对我国稻谷主产区农民种植意向、新年度稻谷产量、市场供求等产生影响。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04年至200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较为稳定,调整幅度在100元/吨以内;2009年至2013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波动较大,调整幅度最高达460元/吨;2014年至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调整幅度在0-100元/吨。
“其次,在继续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同步建立补贴机制。”上述产业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国内稻谷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未来国内稻米市场价格波动的空间将会有所扩大。
为了保护农民利益,2004年起,我国开始在稻谷主产区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到今年已是第15年。多年来,国内稻谷最低收购价格一年比一年高,使得国内稻米市场长期存在“稻强米弱”现象,这一方面造成国产稻谷库存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令稻谷下游产业苦不堪言,同时还为进口大米和走私大米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创造了机会。
“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大幅下调,有利于国内外稻米市场接轨,有利于去库存。”一位分析人士说,在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同时,又对稻谷主产区给予适当补贴,这是积极稳妥推进稻谷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体现。
国家将给予稻谷主产省份适当补贴
目前我国粮食总体呈“五高两低”(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高价格、高成本,低效益、低竞争力)态势,稻谷去库存压力大,收储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消息显示,为支持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家对有关稻谷主产省份给予适当补贴支持,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到有关省份,由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按规定统筹安排使用,以保持优势产区稻谷种植收益基本稳定。
为什么不直接补贴到收购价格上?
江苏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如果补贴收购环节,会进一步扭曲市场粮价,而且,目前我国在粮食收购环节的补贴已经碰到WTO黄箱政策的“天花板”,如果补在生产环节,则符合绿箱政策。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也普遍存在生产环节给予农民补贴的情况。
今年粮价会下跌么?
今年的粮食价格波动,粮农需要关注几大时间点:
1、短期市场价格较为平稳
当前,由于临近过年,不少农户存在惜售、存粮情况,导致市场上的水稻流通量减少。据了解,市场上2017年的水稻平均余粮仅为一成,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陈晓珊预计,短时间内,粮价依然比较坚挺,不会出现大幅度下跌。
2、上半年需重点关注国储拍卖情况
今年上半年最需要关注的就是国储拍卖,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日前发布2月28日委托加工稻谷竞价交易公告,将对2013年产水稻委托米厂代加工,其中江西2.03万吨,安徽2万吨,这无疑给予市场降温,并且大米销售底价低于市场。而大批量的国储粮可能会在4月份之后投入市场,届时市场的稻米会根据质量不同,出现明显的价格差别。
3、今年新粮上市后,价格恐将下跌
7月份开始,各地新粮陆续上市,受最低收购价下调影响,届时市场各方心态将发生改变,价格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跌。
信号已经明确 调整结构别犹豫了
去库存是下调最低收购价的目的之一,农业部发布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也明确指出,今年我国要调减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同样是为了调整过剩的水稻种植结构。
那么,对于广大粮农来说,一味追求产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市场了。卓创资讯农产品分析师陈晓珊建议广大粮农,调整结构、调优品种应当成为粮农更佳的“追求”。
陈晓珊:往年最低收购价高的时候,农民种植的普通稻可能多一点,但今年最低收购价大幅下调,未来普通稻的收益可能会下降。建议农民适当调整一部分水稻种植,可以拿出部分地块试种优质稻,因地制宜进行品种选择,并和粮企签订订单,保障种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