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动世界,品牌共享”的理念是贯穿此次大会的主旋律,通过国际化交流平台的建立,推动我国草莓产业的升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中国农业科学院要大力加强与国际同行间的合作,共同推进草莓科技创新,建立科技创新体系、产业技术体系,完善服务体系,让人们充分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利用科技成果实现草莓产业的振兴。
联合国世界流通联盟理事长李在学,日本高端草莓协会副会长田中京等国际机构和贸易组织代表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们都表达了在草莓领域与中国的经营主体展开广泛、深入合作的意愿,将中国草莓产业发展纳入到世界市场体系中来,积极促成技术、理念、政策等层面的交流合作。
目前,草莓在全世界种植面积约为550万亩,在小浆果品类中位居首位,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草莓生产国。据统计,2017年全国草莓种植面积达到230多万亩、产量400多万吨,总产值达600亿元以上。伴随着近年来草莓产业的逐渐扩大,产业链逐渐延长,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得到普及,种植布局也趋于优化,涌现出一批知名产区。草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不但为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草莓作为适宜农业旅游、观光采摘的水果,也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草莓产业在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我国的草莓品种中有98%来自国外,且由于引进时间较长,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逆性减弱,品质下降等问题。其次,草莓的种苗应用率低。由于草莓属无性繁殖,易受病毒、病菌的侵染,而脱毒技术、鉴定技术还不够完善,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种苗的带毒率平均达到70%以上。最后就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无论是在种植过程中的农药、生产调节剂的使用,还是在采摘后的加工处理,都需要详细的产业规范和标准化举措。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草莓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是萦绕在每个参会者心中的核心命题。
针对目前我国草莓产业的短板,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会长朱保成作了题为《努力打造国际草莓品牌,携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提出要把草莓产业做大做强,必须加强草莓产业规划引导,配合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进一步优化我国草莓生产布局;同时不断提升草莓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进草莓品牌建设;加强并完善草莓繁育、推广体系;加快推进草莓标准化生产;创新草莓产业发展壮大的机制。
深入推进草莓产业的品牌化战略是参会各方达成的重要共识。基于目前我国草莓产业发展的现状,品牌成为了发展新动能、营造新业态的重要抓手。一方面,通过品牌引领挖掘不同地域的资源潜力,发展地域特色的草莓产品,满足市场个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以品牌观念大力推进1、2、3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产业的多维功能,拉长草莓产业链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同时促进草莓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生态文明传承农耕文化,实现农民增收。
在24日上午的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草莓产业协会揭牌仪式,以及哥伦比亚农业部与中国优农协会的农业合作协议签约、加纳农业部与中国优农协会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优质农产品国美馆双标准签约等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
时下,一波又一波的草莓正在热销。从市场的火爆可以窥见,小小的草莓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美好的发展前景。首届国际草莓品牌大会的召开,将五大洲的种植者、供应商、消费者和政府机构密切联系在一起,各方共同搭建起了沟通、创新、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以此来共襄草莓品牌发展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