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作为“中国黄花之乡”,近年来渠县统驭柑桔、黄花“两驾马车”,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目前,该县已建成柑桔标准果园3万亩,黄花标准示范基地面积3.5万亩,柑桔年产值7.68亿元、黄花年产值5.2亿元,分别占全县农业产值的40.79%和27.62%。
短短三年,渠县突出“政策、投入、科技、机制”四轮驱动,成功成为全省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
政策聚力资金聚集 产业基地成发展“洼地”
如何推进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渠县找到了答案——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该县先后出台了《渠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园区优惠政策》、《渠县柑橘、黄花产业扶持奖励政策》等一系列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好政策犹如筑好的“巢”,吸引了四川省科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金凤凰”翩然而至。
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柑桔、黄花产业建设资金20333万元。”渠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该县整合了多项涉农资金,县财政还设立了柑桔、黄花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随着财政常年性增长进行刚性增加,截至今年,共计投入本级财政专项资金3800余万元。
此外,渠县政府还从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农户、业主、企事业单位和龙头企业自筹4200余万元,用于渠县柑桔、黄花产业基地建设。
政策聚力、资金整合,渠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已成为该县项目、资金、人才聚集的“洼地”。
科技兴园机制创新 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扁担挑不出产业基地,镰刀割不出现代农业”。强化科技支撑成为渠县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质增效的路径之一。
在三板乡大石村,记者看到了110亩的柑桔无病毒良种母本园和品种资源圃,它和三板乡100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柑桔容器育苗基地一起,三年来共为全县柑桔基地建设提供优质种苗310万株。在望江乡武坪村、青龙乡双河村有黄花品种资源圃50亩,望江乡武坪村、尖山村、清溪场镇百花村有黄花母本园5000亩,每年提供优质黄花优质种苗6000万株。
“我们还加强了院县、校县、县县合作,建立了专家—技术员—农户的科技成果转化快速通道。”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标准化生产,该县还制定了“渠县锦橙地方标准”和“渠县黄花地方标准”,并大力推进科技下乡入户,3年来,累计培训技术人员、农民3.7余万人次。
在传统产业中,农业是弱势产业,产业发展会受到诸多束缚,而在渠县,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是什么释放了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该县相关负责人用“打破陈规,盘活要素”概括。
据介绍,该县探索了多种经营模式,以柑桔、黄花产业化为中心,大力推行“专合组织+基地+农户”、“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着力发展订单农业,实行土地保底分红等分配方式,不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广 “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主推”三方合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科技支撑、产业化经营、机制创新”四大体系建设的“3+4”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新机制……一系列举措,使得柑桔、黄花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据了解,三年来,渠县累计流转土地1.73万亩;培育柑桔、黄花专业合作社9个、龙头企业6个,商品化处理率达60.4%。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大型物流配送中心1个。渠县锦橙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渠县黄花被认证为“绿色食品”,渠县黄花地理标志保护通过国家标准委员会认证,渠县黄花证明商标成功注册……
在渠县,曾经的弱势产业,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已奏响了产业发展的铿锵之音,“渠江甜橙”、“渠县黄花”已成为最富渠县特色的精美“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