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泰和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党支部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共产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切实抓好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农业执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农业执法先进单位”、“全县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2009年至2011年连续三年被县农业局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一、“活”字当头,抓好党员思想建设。该支部把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创先争优的关键环节,一是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制度,制订学习计划,坚持每周星期一上午集中组织学习,平时坚持自学,既抓好党员政治理论的学习,又抓好专业知识的学习,支部每季办为一期学习专栏,每个党员每月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每年摘录1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同时严格执行每季一次党课制度,党课内容紧贴实际,每次党课重点解决1-2个带普遍性的思想问题。二是认真抓好电化教育,制定了党员电化教育计划,配备了电教设备,坚持每月组织党员集中观映一次,并做到观后有讨论、有记录、有信息反馈。三是大力开展向英模人物学习,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入党做什么的问题”。通过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以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党员,以高尚情操教育党员,使党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二、“优”字当头,抓好党的组织建设。一是建好一个过硬的支部班子。坚持把党性强、素质高、作风好、热爱本职工作,在群众中具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推举到党支部班子中来,并给每人定目标、压担子,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二是建好一套党内生活规章制度。为切实保证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形象,该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了党员交心谈心制度,党员分析评议制度、党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议事规创等,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从制度上保障了党员的民主权利,构筑起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三是建好一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制定了支部成员“一帮一”、“一带一”的培养模式,督促入党积极分子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层,逐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积极加入党组织的信心和决心,近两年,先后吸收2名同志加入党组织,并培养1名青年业务骨干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三、“严”字当头,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了规范农业执法行为,树好农业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该支部从抓好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入手,制定了《农业执法人员守则》和《农业执法人员“六不准”》等廉政制度,每个党员能带头遵守,发挥表率作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过好人情关、金钱头。今年3月上旬在全县开展春季农资打假时,支部委员、副大队长尹美根带领2名执法人员在沙村镇查获了一起销售假劣种子案件,违法当事人在案件处理时,希望尹美根同志能网开一面,趁其不备,往他办公桌里塞上1000元钱,尹美根同志发现后,当即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将钱退了回去。今年6月上旬在全县整治兽药市场时,支部书记、大队长肖汉彬一名亲戚违规经营兽用生物制品被查处,案发当事人动用各种关系,包括肖汉彬同志的母亲和妻子都出面为其说情,但肖汉彬同志坚持原则,不为所动,严格依据有关法规进行处罚,由于执法廉洁,办事公道,该大队所办案件没有出现一例诉讼和复议,领导称心、群众满意。
四、“实”字当头,抓好党员作风建设。为了打造一支政治上强、作风上实的农业执法队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该支部从抓机关效能建设入手,在党员中大力开展“比学习、创一流素质;比团结、创一流团队;比干劲、创一流风貌;比服务,创一流作风;比工作,创一流业绩”的“五比五创”活动,每个党员按照活动提出的要求,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近年来,在党员的积极带领下,全体执法人员坚持以宣传普及农业法律法规为主线,以查办违法案件为重点,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做到哪里有案源,党员就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去年腊月的一天深夜,天空正下着毛毛细雨,支部书记、支队长肖汉彬在熟睡中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凭着职业的敏感,他立即接通对方的电话,得知有一艘电捕鱼船在赣江永昌河段非法从事电捕鱼活动。案情就是命令。闻讯后,他顾不上带上雨具,连时带领5名执法人员顶风冒雨迅速赶到案发地点,租借一条渔民船只,黑灯瞎火追踪10余里,终于将违法当事人现场抓获,并在案发后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对其进行了处罚。通过惩处一人,震摄一片,使赣江河道渔业秩序如今有了明显好转。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大队在全县共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23场次,出动宣传车360辆次,印发农资识假辩假宣传资料4.8万份;立案查办各类涉农案件238起,涉案金额220多元,为农民换回直接经济损失900多万元。被群众尊称为“农业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