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技动态 > 探索福建安溪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功之做法 返回首页

探索福建安溪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功之做法

时间:2012-07-13 10:09来源: 作者:收藏

  安溪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位于安溪县龙涓乡举源村,成立于2008年7月。几年来,通过实施专业分工、精耕细作,茶叶品质大大提高;通过注重技术培训和建立茶叶安全可追溯管理体系等,确保茶叶卫生质量安全,举源生产的茶叶成为抢手货,毛茶价格基本保持在200元至500元之间,入社茶农的收入平均能达到10万元以上,比没有加入合作社的茶农收入多3倍以上。2010年以来,先后荣获安溪县“十佳茶叶专业合作社”,“福建省示范合作社”,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等称号。现将其主要做法简述如下:

  1、实施专业分工,各负其责。合作社成立后,培养一支具有种茶、制茶和营销经验的产业队伍近100人,这些人员有的来自本村庄、有的来自外村,很大一部分来自外省市,这些人员常年生活在村里,由合作社统一安排吃、住,有的甚至长年居住在茶山上,平时定期有车辆统一运送。合作社理事会对这支队伍进行专业分工,形成了以陈炳怀、刘金龙、陈传溪为负责人的茶园管理专业队、茶叶制作专业队、市场营销专业队等三个团队,这些负责人均是合作社的主要股东之一,本着主人公的身份,带领各自的团队恪尽职守,各负其责,抱团管理,精心经营。

  2、实施统一管理,精耕细作。几年来,该合作社通过研究摸索,对茶园管理形成一套独特的管理方式,例如,在茶园施肥方面,首先对茶园进行土壤检测,根据土壤营养状况,与肥料生产厂家共同研究,生产氮、磷、钾不同含量的复合肥和配有25%黄豆成分的有机肥,然后根据茶树不同长势和土壤不同结构,统一施用不同配方的肥料,既为茶树生长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成分,同时又改良茶园土壤结构。在茶树病虫害防治方面,针对部分病虫害高发季节,统一购买适宜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统一应用高压喷雾设备喷施,防治效果显著提高,茶叶产品达到安全无公害,而且防治效率高,节省劳动力,农药成本降低了30%以上。

  3、注重培训交流,提高茶叶品质。几年来,合作社尤其重视专业人才的技术培训,一方面,经常组织社员通过“传、帮、带”等方式,进行社员间的技术交流和互相学习,或由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的负责人,例如茶园管理负责人陈炳怀经常到茶山,现场指导社员茶园耕作、施肥,茶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茶叶加工负责人刘金龙经常在茶叶采摘季节,到各个分场、各个制作车间指导社员掌握茶叶做青、炒青和揉烘技术。另一方面,合作社经常聘请县级以上专家,在合作社总部或其他分场,举办茶叶制作技术比赛,对在培训交流中脱颖而出的社员,安排到各个分场作为小组的技术队长,并给予相应的高薪报酬。

  4、注重精心运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精心运作是合作社获得成功的核心措施。一是财务公开透明,在每季茶叶制作完成后,理事会及时将财务收支情况向社员公布,做到公开化、透明化,深受社员信任。二是建立茶叶生产安全可追溯管理体系。聘请台湾田间品质管理团队,合作社抽调专人配合做好茶园农事记录、茶叶制作和销售记录,每一泡成品茶都有一个条码,通过条形码查询,从源头跟踪该茶叶的产区、管理操作细节、采制时间、各个加工工序的操作情况,以及成品茶的卫生状况等,由此被称之为有身份证的茶产品。三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刚成立时,只有社员29户,茶园面积500多亩。成立以来,通过以流转、租赁、入股的形式整合茶园,多方筹集资金,建立集约化的大型初制加工厂房,扩大生产规模,现有入股社员58户,自有茶园面积1800亩,茶叶加工厂房七座,茶叶加工实现标准化、卫生化、机械化。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