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华夏始祖炎帝神农诞生地,2009年5月国务院批准在原曾都区范围内划出部分乡镇成立随县,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县,也是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全县版图面积5673平方公里,辖19个镇(场),391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98.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83万人,耕地108.2万亩。素有“荆豫要冲”、“鄂北重镇” 之称。随县历史悠久、人文灿烂、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全国农业大县 。随县水资源丰富,有可养殖水面23.6万亩,其中各类水库394座,可养水面8.4万亩,堰塘11万亩,精养鱼池4.2万亩,水产品年产量达4万吨。2012年上半年,随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水产大县”的中心任务,按照“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水”的现代渔业发展理念,在全县统筹部署渔业工作,全县放养水面达到23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25万吨。为实现全年5万吨渔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主要作法
(一)面临旱情困局, 抓紧蓄水保水。自2010年10月至今,随县已连续20个月没有形成地表径流的有效降雨。今年1至6月份降雨量仅 196毫米 ,全县各类水利工程蓄水量2.84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2.13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同期少3.21亿立方米,仅相当于正常年份同期的46%。持续干旱导致我县20多万亩养鱼水面普遍少水,全县水库水位大幅下降,50%丘岗堰塘有严重缺水,部分堰塘干涸,精养鱼池普遍缺乏水源,渔业受灾面积20万亩,重灾面积达到5万亩;持续干旱还造成大部分养殖鱼塘蓄水不足,不能及时投放鱼种和投喂饵料,错过了放养季节。此次旱灾造成我县损失成鱼3000吨,鱼种500吨,经济损失达2000万元,严重阻碍了我县渔业生产,影响了我县水产突破性发展进程。为应对这场严重旱情,减少渔业损失,我局结合“三万”活动,采取得力措施,组织精干力量,全力抗旱救灾保生产。
(二)抓好鱼池改造,夯实发展根基。抓住“三万”活动挖万塘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养殖池塘改造。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挂帅,县发改、财政、国土、水利、环保、水产等部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和量化考核办法。计划每年改造精养鱼池2万亩(其中堰塘1万亩),持续5年。按照“政府引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资金整合、连片改造、统一推进”原则,整合水利、环保、水产专项资金,结合“三万”活动以及丘岗堰塘养殖特点,我县将任务分解到各个镇(场),对改造一口标准化堰塘鱼池兑现“以奖代补”资金6000元,并将各镇(场)鱼池改造纳入年终水产大镇考核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县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等办法,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堰塘、鱼池标准化改造工程,现已改造堰塘、精养鱼池3018口,面积21560亩。
(三)抓好苗种优先,切实做好苗种产业。2012年我县将加大苗种繁育体系建设力度,重点建设优势品种水产苗种场,争取建成省级细鳞斜颌鲴良种场。细鳞斜颌鲴在我县各大中小型水库均盛产此鱼。年产量4000吨。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加上细鳞斜颌鲴的经济效益一直比较可观和稳定,其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随县及周边县市区的养殖户对细鳞斜颌鲴苗种的需要量也越来越大。目前随县、湖北省甚至全国都没有细鳞斜颌鲴良种繁育基地,这不利于我国我省我县渔业快速发展。因此,建设随县细鳞斜颌鲴良种场(省级)十分必要。我局计划依托湖北省渔业合作社二十强—安居镇延益水产养殖合作社的100亩优良鱼池建设随县细鳞斜颌鲴良种场(省级),形成年产细鳞斜颌鲴水花1亿尾,优质苗种1000万尾的生产能力,能够满足我县、我省甚至全国水产养殖对细鳞斜颌鲴苗种的需要。年可创产值400万元以上,年利润达到50万元,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良种场建成后将全力争创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填补全国无细鳞斜颌鲴良种场的空白。
(四)抓好春投春放,调优品种结构。抓好苗种投放是实现全年渔业生产夺丰收的基础,调优品种结构是实现渔业增效的重要举措。在苗种投放上,做好苗种调剂和苗种余缺信息发布工作,在苗种选择上尽可能选择来源于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的亲本繁育苗种,确保养满养足。做好苗种检疫和质量检验工作,严格把好苗种质量关。分析市场需求,根据本地特点,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的名特优新品种养殖,进一步提高小龙虾、黄颡鱼、黄鳝、细鳞斜颌鲴、鲌鱼等名优品种养殖比重,名特优比例提高10%。
(五)抓好病害防治,防止疫病流行。春夏季是鱼类病害高发季节,积极做好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县级水生动物病害防治站的病害测报和诊治防疫作用,扩大监测范围,做好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注重调优改善水质,给鱼类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指导渔民科学规范用药,做好小龙虾、青草鱼等重点品种的疾病防治工作,实行跟踪监测,做好病害测报。病防站及时掌握疫病防治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六)抓好科技入户,健全推广体系。以渔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和科技大培训活动,去冬今春培训渔民3000人。全面提高渔民科技素质和养殖科技水平。根据主推的养殖品种和主导的实用技术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遴选适宜本地的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尤其是要优先推广应用小龙虾稻田综合种养技术、“18221”模式等高效生态养殖模式。加强乡镇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注重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渔业科技服务社会化网络,提高科技推广服务能力。
(七)抓好健康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标准化健康养殖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是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一是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进一步转变养殖方式,在各类养殖基地,特别是国家级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立健全生产三项记录制度,实行产品可追溯,推广应用水产养殖优化模式,扩大健康养殖规模,提升健康养殖水平。二是按照省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场标准,加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和管理工作,增强辐射带动能力。2012年争创部级健康养殖场1家,省级健康养殖场3家。三是大力推进水产标准化生产。制定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养殖行为,推广精准渔业,提高水产标准化生产水平,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八)抓好投入品监管,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当前渔业生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工作责任机制,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从源头抓起,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苗种生产、成鱼养殖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以养殖用药为重点,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大检查,排查质量安全隐患,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联合畜牧、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以鱼苗、鱼药、渔机(具)、饲料等4大类生产资料为重点的春季渔资专项打假执法行动,杜绝假冒伪劣投入品进入养殖环节。2012年开展产地产品认证两家。
(九)抓好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施丘岗板块基地建设工程。年初县政府下发了创建水产大镇文件。在全县开展水产大镇创建活动,加快水产大县和板块基地建设,重点抓好板块基地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探索土地、水面有序流转的新模式,总结推广养殖水面经营权流转的作法和经验。依托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和龙头企业,搞好板块基地的连接,建设大板块、大基地,进一步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重点建成1个万亩丘岗堰塘养殖连片基地,建成2-3个2000亩高标准核心示范区,大中型水库禁止投肥投药投饵,打造水库生态渔业示范片。如厉山镇三星村总人口2540人,耕地面积5280亩,水产养殖面积3000余亩,基本形成了从“四大家鱼”到“八大家鱼”(青、草、鲢、鳙、鲫、鲴、鲌、鲂)的转变,水产板块形成“集中连片化,池塘样式标堆化”的格局,干旱年景采取救灾措施,渔业生产中大力推广名优水产应用技术和测水养鱼技术,干旱之年夺丰收,该村水产养殖收入占农业收入的50%,成了远近闻名的水产村。
(十)抓好平安渔业理念,为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一是狠抓渔业安全工作。强化各级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重视,提高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保障,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二是加强渔民安全生产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渔民安全生产意识。重点对水库重要天然水域的机动渔船船员进行培训,培训渔船船员100人。三是进一步拓展渔业互助保险。机动渔船船员人身互保费达到4万元。四是进行渔船检验证书、登记证书、捕捞许可证“三证合一”改革。提高渔船管理水平。五是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渔业燃油补贴发放和管理工作制度,有效落实国家燃油补贴政策。六是加大渔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努力将更多的渔业从业人员纳入人身平安互保,扩大渔业互保范围,提高渔业保障能力。
(十一)抓好渔民合作组织建设,实现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渔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体系,逐步建立对渔业的孵化、养殖、运输、销售等一条龙服务体系,扩大订单生产规模,确保渔民增收。以“全省二十强渔民专业合作社”和3个水产大镇、4家部省级健康养殖场为重点,进行帮扶,促使其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规范运作机制,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全县现有16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934人,面积4.83 万亩,产量10944万吨 。安居廷益合作社被评为全省二十强渔业专业合作社、随州市先进合作社。安居廷益、厉山振兴、洪山潭龙三个合作社为农业部健康养殖场。 合作社本着“推进长久合作,实现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农户紧紧连在一起,既发挥服务功能,又成为渔民和市场的纽带,渔民致富、渔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秉承“让利于民、服务社会”的办社宗旨,在运行过程中,优化合作模式、优化经营模式、优化服务模式,实实在在的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使渔民的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抱团发展,合作共赢。
二、存在的不足
2012年我县水产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渔业基础设施老化。二是名特优新品种少、养殖效益低、产业化程度低。三是技术人员欠缺,技术服务不够。养殖技术落后。四是设备设施不配套、灾害预警避灾能力差。 三、建议及要求
1、新随县养殖面积大,丘岗堰塘养殖具有特色,请省水产局将随县纳入全省水产重点县,给予政策倾斜。
2、新随县财政底子薄弱,精养鱼池改造资金缺口较大,渔民自身难以承担巨额改造费用。因此,特请示省水产局给予我县标准化鱼池改造“以奖代补”资金重点支持。
3、鉴于我县水产当前受旱面积大、范围广、灾情重,我局力量有限,特请示省水产局给予我县抗旱救灾资金支持,用于我县渔业抗旱救灾工作,确保我县渔业抗旱保丰收和全年渔业生产目标顺利实现。
下半年我们将着力抓好抗旱保丰收,夏秋季生产管理,鱼病阶治,鱼池改造,力争完成全年渔业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