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林下香菇栽培,经过几年的摸索,经验从无到有,技术从生疏到娴熟,效益从少到多,在我县落户并逐步发展起来。2012年7月11日,农牧局分管局长董文生、李景东,林下菌技术负责人林志慧和科教站负责人辛敏霞,到龙湾头林下基地进行生产调研,亲身体味了林下菌技术发展带来的喜悦。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在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候贵森教授的帮助下,将北京通州区永乐店镇林下食用菌栽培模式引入龙湾头村,示范户曹兴全利用林地2亩建成香菇菌棚12个,品种采用低温型“庆科—20”,栽培菌棒2万棒,农牧局技术人员在接种、发菌、惊菌、脱袋、采菇及出菇后的管理等生产关键环节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如今,种植规模,由当年的2万棒,发展为现在的十万棒,当初的小拱棚改成了大拱棚,管理方便了许多,保湿效果较前有了很大的改善。当初雇十个人,成天忙不停,活却干不了多少,现在仅用五个人,原先要干三天的活,如今一天就能轻松完成,有时还能抽时间打会儿扑克。他们还通过温湿度控制,调整每个棚的出菇时间,价格好时多出菇,价格低时少出菇,效益明显增加。
林下香菇生产把林地增值和农民的近期收入相结合,充分利用起闲置林地和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