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农知农技 > 农知百科 > 广西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 返回首页

广西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

时间:2017-11-30 08:25来源: 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收藏

  编者按: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生物天敌繁殖基地,扩大生物替代防治技术试点规模,天敌生物防治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广西针对甘蔗螟虫发生趋重、螟虫世代重叠等发生情况复杂、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大,导致农药用量居高不下的生产上急需攻克的重大课题、技术难题,开展了螟黄赤眼蜂规模化繁育和放蜂治螟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在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5万多亩示范园里,甘蔗田完全实现了“一药不打”。

  记者缪翼实习生梁欢欢

  “我家这块地已经种了20多年甘蔗,螟虫每年都有,近几年尤其严重,喷洒农药效果也不明显,产量还是会大大减少。一只、两只、三只……你看这甘蔗怎么正常生长呢。”时下正值甘蔗收获的季节,甘蔗螟虫造成的危害让广西南宁市吴圩镇坛白村蔗农梁文达苦不堪言。

  每年春天甘蔗刚长出幼苗,在我国的西南,2000多万广西蔗农就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对抗一种顽固的害虫——甘蔗螟虫。因为这些害虫生活在甘蔗的茎内,蛀掉了糖分,也蛀掉了农民的收入。

  为保护植物而喷洒农药,农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但危害人类,污染土壤和水,而且对其他动物和昆虫伤害巨大。在喷洒农药对抗螟虫的战争中,辛勤的蔗农们一次次败下阵来。

  探索

  为落实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式,在农业部推动下,成立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

  放蜂治螟,植保越来越绿色

  “甘蔗苗期受害形成枯心苗,成长蔗受害造成虫蛀节,遇大风常在虫口处折断,虫伤部分易引起赤腐病病菌侵入。可以说,甘蔗螟虫是甘蔗的‘宿敌’。”广西农业厅植保总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而甘蔗螟虫也有天然的‘宿敌’——赤眼蜂,是一种寄生性昆虫,它本领高超,能杀死螟虫。”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赤眼蜂、蚜茧蜂、蚜小蜂等天敌昆虫应用面积最大、防治成效最显著的国家之一。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天敌昆虫科技正由建国初期以跟踪为主,转向大部分技术并跑,少部分技术领跑的新阶段,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然而,数据显示,我国实现产业化的天敌只有20多种,商品化生产天敌的企业只有十几家,设施作物使用天敌产品的比例不足10%。

  为了明显加快天敌研发、扩繁、应用步伐,形成天敌昆虫“产学研用”一条龙机制,国家天敌昆虫科技创新联盟于去年8月成立,从此肩负起了我国农业害虫绿色防控单项技术科技支撑的重任,为天敌昆虫产业化提供了科技支撑,构建起了天敌昆虫多样性周年生产模式与技术体系,并形成了合作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企业化集团,逐渐向市场机制并轨。

  “这些赤眼蜂都是在广西本地采集的,首先物种本身很安全。”联盟理事长郑礼告诉记者,“其次,使用的年数多了,以后自然界的赤眼蜂会越来越多,有利于种群增长。”

  “起初,说服蔗农使用赤眼蜂的难度也是很大的。”而如今,让郑礼欣慰的是,“2011-2017年,广西累计在约300万亩次甘蔗地实施放蜂治螟,相比常规防治区,甘蔗亩产增加29%,每亩可增糖78.7公斤。”

  模式

  在自然界里,某个区域的天敌数量可能处于“敌众我寡”的态势,所以需要进行工厂化繁育,然后再进行人工投放。

  批量投放,全程服务到田头

  “在自然界里,某个区域的天敌数量可能处于‘敌众我寡’的态势,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工厂化繁育,然后再进行人工投放。”在广西南宁合一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天敌扩繁基地,总经理宋一林指着自动化饲养(收集)米蛾及米蛾卵生产线告诉记者,“赤眼蜂是甘蔗最优势的天敌,而其寄主米蛾很难收集和饲养。我们创新性的米蛾卵工厂化生产技术打破了这个瓶颈,米蛾扩繁平均倍数大于100倍,米蛾卵日采收量最高达3.2万毫升。”

  “一个接一个的雌性赤眼蜂通过尾部将卵寄生在米蛾卵中,每天每只雌性赤眼蜂可寄生多达10个蛾卵。被寄生的蛾卵逐渐变成黑色,就这样,数百万个小赤眼蜂在黑色蛾卵中成长,接着这些蛾卵被放在蜂卡中。”合一公司技术总监师翱翔手中拿着的3厘米见方的卡片便是蜂卡,“这个每张价值3.3元的蜂卡,包含了全程技术服务,使用起来既安全又简便。每张卡有大约1000头赤眼蜂,每个生长季节,每亩放5次,每次放5张就足够了。”

  “最外面放一张,然后每走20步再放一张,100亩也就是走1万步。”广西扶绥县中东镇仍丰村蔗农韦东亮边演示边感慨,“以前打药防虫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能防10亩,而现在一个人一天防150亩不是问题。”

  “我们开展天敌治虫试点已经有5年时间了,如今5万多亩甘蔗田全部一药不打。”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生产经营部副部长梁家岳介绍,因为是技术集成,由植保站进行虫情预报预测,合一公司当天把蜂卡送到田头,并提供技术服务。“我们签了合作协议,每年至少放6次,每亩80元。”

  展望

  利用天敌生物防治害虫降低了对农药的依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所产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远大于经济价值。

  开发资源,天敌昆虫实现产业化

  温暖的阳光照射下,赤眼蜂从蜂卡里爬出来,开始行动。黑色的虫卵表明,它已经悄无声息成功完成任务……

  在绿色已成为农业发展主旋律的今天,我国在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和蔗螟,丽蚜小蜂防治温室***虱,以及捕食螨防治柑橘红蜘蛛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按广西超过1000万亩的甘蔗田计算,可减少500万公斤有效成分含量的化学农药使用。”宋一林介绍,“所以说,赤眼蜂的使用,有利于经济、环境,更是人们安全使用的选择。”

  “利用天敌生物防治害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然而,郑礼担忧的是,“目前,受公众观念、技术瓶颈、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制约,天敌昆虫的大面积推广进展缓慢,应用面积尚不足1%。”

  所幸的是,联盟成立一年多来,成员单位共收集120多份天敌昆虫和2000多份捕食螨资源;提升了瓢虫、草蛉、怼⒀良敕涞忍斓械姆庇ひ眨挥呕死鲅列》涞墓こЩ庇际酰簧秆〕龆切』砗推俺娴姆庇椒ǎ杓坪透慕硕切』砝┓焙褪占璞福豢沽瞬妒瞅咝е苣攴庇际跤肷璞浮⒉妒瞅喟斜昕刂坪Τ娴牟酚爰际跹蟹迪至酥抢≈菜珧⒓又荻鬯珧⒚鲜隙鬯珧鹊墓こЩ庇L斓猩芰筇岣撸妒瞅晟芰Υ8000亿头,赤眼蜂年生产3000亿头、丽蚜小蜂年生产1000万头、瓢虫年生产500万头、东亚小花蝽年生产50万头。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