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发丝般粗细的光纤,串上多个传感器,延伸到四五千米深的地下,能准确地读取地下温度、压力、流量、含水率等关键信息,大大提升油气井采收率;一项真空低温脱水技术,能让大山里一家普通的食品运输企业,转型升级为颇具规模的出口食品加***输企业。通过这样的高精尖技术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在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不胜枚举。这些尖端科技或通过成果转化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或瞄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技术痛点”,培育新兴产业,参与国际竞争。
2016年1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整合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以下简称齐鲁工大),并于2017年5月组建完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近年来,齐鲁工大以科技创新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在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中卓有建树。
“老树发新枝”,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当前,“转型升级”已成我国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传统支柱产业也在寻求改革升级之路。以造纸行业为例,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市场低迷、需求不旺、经营困难、效益下降成为困扰造纸行业加快发展的难题。“生物基产品的清洁生产与高效转化技术,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齐鲁工大校长、山东省轻工生物基产品清洁生产与炼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陈嘉川说。
针对造纸行业上游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该中心研发了“速生阔叶材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改革创新传统制浆造纸技术,自主研发了酶促磨浆技术、酶促消潜技术、酶助漂白技术、酶精制纸浆技术等一系列制浆造纸酶催化绿色技术,在降低国产木材原料磨浆能耗、减轻有毒物污染、稳定纸浆白度等多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自2005年起,这一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便开始在几个重要的造纸企业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8月,由陈嘉川牵头申报的“基于造纸过程的纤维原料高效利用技术”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进一步推动我国造纸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由该校激光所首席专家刘统玉教授团队成功开创的“基于光纤传感网络的煤矿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将高、精、尖航天技术引入煤矿安全监控,神奇的“头发丝”——光纤,可监测煤矿火灾,“千里之外”感知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能成功预防90%以上的火灾,为矿井灾害预防预警、应急救援、安全监测提供了有力保障,成为矿井工人安全的“保护神”。
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要实现新发展,必须要有新动能,培育新兴产业。齐鲁工大越来越多前沿引领技术和前瞻性的基础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要,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大放异彩,形成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
海藻糖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天然糖类,可以维持生命体的生命过程和生物特征,在科学界素有“生命之糖”的美誉。然而,2008年以前,我国90%以上的海藻糖依赖进口。
为了突破国际技术壁垒,充分提高我国海藻糖的整体产量,齐鲁工大王瑞明教授带领团队,历经9年自主研发海藻糖合酶一步转化麦芽糖制备海藻糖技术体系,其成果“海藻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这一项目自2010年起,先后在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到2016年,技术应用单位的海藻糖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大大降低了我国海藻糖产品依赖进口的现状。”王瑞明介绍。
此外,成立于1976年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目前已建有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海洋大数据与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山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山东省云计算中心2个省级平台。计算中心主要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海洋科学、信息安全、电子政务、气候气象、工业设计、生物信息、航空航天、智慧城市及科学计算等领域已形成一系列重大应用,产生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与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道研制的“太湖之光”的下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也将于2018年6月落户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其运算速度可达“神威?太湖之光”的8倍多——每秒运算将达到百亿亿次。
紧抓变革机遇,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
除了立足国内市场需求,积极为科技强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外,齐鲁工大还放眼世界,紧抓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拓展发展新空间。
天然产物是指动物、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以及人和动物体内许许多多内源性的化学成分。“我国是天然产物资源大国,但相关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额却极低。关键原因在于缺乏与国际对接、互认的标准,被拦在国际贸易大门之外。”齐鲁工大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王晓研究员说。
经过王晓和团队的不懈努力,研制了市场急需的蔗果三糖等56项国家标准样品,并以标准样品的推广应用,带动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其中,湖北阿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跃成为全球美白添加剂的龙头企业,打破了国际贸易壁垒。齐鲁工大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也从初入市场的“搅局者”,成为跻身国际市场的“领跑者”。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凸显,发展节能减排优势明显的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我国长期面临着汽车电子国际技术垄断与核心技术‘空心化’,严重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齐鲁工大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知学介绍。
针对新能源汽车先进动力、车载能源等关键技术,以新能源客车研发平台为基础,王知学带领团队历时10年,研发了实现电池荷电状态精确估算办法,开发出智能安全监控系统,系统解决了车载动力电源电流均衡、关键参数估算和安全监控防护等行业难题,实现了我国新能源客车核心技术自主化。该项目产业化后,在国内外进行了大规模应用,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当前,齐鲁工大社会服务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制度正在深入推进,“生物基材料与功能制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新型科研创新平台不断涌现,一系列成果转化体系逐渐完善,一系列协同创新举措持续发力,有力推动了学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