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助力农场主发展
——现代青年农场主第二轮培育模式新探
记者 文洪瑛 通讯员 龚武斌
青年农场主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改理念拓视野、提素质强能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培育的需求。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首批认定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针对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培育,已经在第一年集中培训的模式上大胆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新路子。而农场主第二年的集中培训模式,尚在继续思考探索并实践中。
培训内容设置定格局
农场主培育三年一个周期,前两年的集中培训要体现梯度,要给学员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和提升,既要给学员所需的知识;又要帮助他们提高农场经营管理的能力;还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消除瓶颈;更要打开他们的思路,拓展他们做农业的路子。如何设置这第二轮集中培训面临难题。
经过反复调研和实践摸索,破解难题首先从培训内容设置上开始。所以,10天的培训设置了三大块:第一,在本学院集中理论培训4天,课程体现满足多元化需求的特点;第二,专家对接座谈会1天,半天偏于养殖专业,半天偏于种植专业,每场三位产业专家,一对一为学员答疑解惑,给出发展建议、方案;第三,省外实地考察、现场学习。根据学员产业需求,选择了以休闲农庄为特色的湖南长沙和以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且偏于养殖类产业的上海市,分两批,让学员根据需要做出选择。这样的培训内容出炉以后,学员成长发展的格局就定格了。
理论课程夯实根基
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方法和途径,农产品电商平台用户运营,乡村振兴计划-中央1号文件解读和江西省家庭农场联合会组织架构及发展情况,农业典型盈利模式和江西省典型案例,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临床诊断与防控技术,农业政策和农业项目申报,优质稻与稻田综合种养等是我们为今年2017年青年农场主第二轮培训班集中授课设置的理论专题。
产品营销是所有农场生死存亡的关键,第一年培训的农产品营销课重点放在品牌建设上,今年第二轮培训的农产品营销课重点在电子商务,不但讲解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的方法、途径,还直接在课堂和学员一起制定平台运营方案,手把手教学员做电商微商;“乡村振兴计划-中央1号文件解读”,让学员认清把握大形势大趋势,找准目标方向,增强农人自信;有些学员农场经营正走入迷途,正为自己的农场盈利微薄而苦恼,“农业典型盈利模式和江西省典型案例”课,以最切近实际的内容为他们拨云见日,点燃心智;学员中60%的人是种植大户,“稻田综合种养”是近年在重点推广的模式,既符合绿色发展的大势,又大大提升农业收益;“农业政策和农业项目申报”,告诉学员怎样在国家和省里的农业政策下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怎样申请农业项目,获得政府支持;“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重大动物疫病临床诊断与防控技术”传授给学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专家对接满足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员自己日常遇到的问题千差万别,产业专家对接座谈课,让每个学员都有机会对话不同的产业专家,面对面充分交流,直接一对一解答问题,指导技术,给出建议、方法和方案。学员胸中块垒顿消。学员袁家珍,养殖肉牛规模大了,上午对接畜牧行业专家,解决了一揽子问题;下午对接土肥专家,帮他一次性解决了牛粪处理的所有难题。
师资配备保质量出效果。老师是培训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我们聘请了阿里巴巴的资深讲师讲电商课;请了理论积淀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农大和我院教授讲模式讲技术;省厅行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为学员讲政策、讲规范;邀请省内知名的6位产业体系专家做客“专家对接座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