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我家安装了3千瓦光伏发电,去年分红1300元,儿子领取低保金2400元,入股合作社分红330元,还有我在村里当卫生保洁员领取7200元,托养了1头奶牛分红2000元,总计收入了1万3千多块钱,日子越来越好喽!”日前,河北省故城县武官寨镇北半屯村脱贫农民陈运海一边细细地算着增收账,一边乐呵呵地夸赞党和政府的关怀。
原来,由于儿子残疾,陈运海一家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陈运海勤劳肯干,在镇、村等多方扶持帮助下,该户2018年脱贫出列。
今年,该县在认真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吹响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乡村振兴号角。
大力发展富农产业 夯实脱贫攻坚的根基
罗马庄村37岁的残疾人马德超幼时患强直性脊柱炎,留下了终生难以治愈的残疾,生活十分困难。2018年,马德超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扶贫夜校培训班,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慢慢掌握了缝制手套技能。现在,马德超每天可以缝制4副手套,每月靠劳动收入近500元。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搭台、群众唱戏,统筹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科技扶贫、文化扶贫五大‘组合拳’,促进和支撑贫困户长效稳定增收。”该县副县长王连彬介绍说,在产业扶贫上,着力培育肉鸡、奶牛、生猪、中药材、蔬菜、杂粮杂豆、饲草、林下养殖“八大扶贫种养产业”,覆盖了6809户贫困户,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在就业扶贫方面,从贫困户的就业条件和就业需求出发,因户施策、因人制宜,务实推进就业模式,带动贫困群众2000余人就业。
发展产业是贫困群众实现持续脱贫增收的基础。该县大力推进“2+5”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即围绕“东大洼”“茂丰”两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肉鸡、奶牛、生猪、中药材、果蔬等5个产业链,实现了“财税贡献、就业增收、环境优化”多重效益。目前,正大食品加工厂、以岭中医药产业园、康宏奶制品加工厂、绿康德国农庄等重点项目正在推进,新希望和天邦生猪屠宰场、康伯莱果蔬食品加工厂也在建设之中。
故城县以坚持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重点,一方面引导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共赢关系,搭乘发展快车,形成了“金鸡、金奶牛、金猪、金蝉、金棚”等产业扶贫项目,目前,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家,带动4687户7151人脱贫,实现了贫困户年均增收2100元。另一方面,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果品、设施瓜菜、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高效产业,全县“万元田”面积达4万亩以上,确保绿色生产的粮食产量稳定在每年6亿斤以上。
统筹推进“三区同建” 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以前,我们住的是小平房。去年11月,装修完搬进新家,供暖、环境比过去强多了。以前,门前都是土路,一下雨根本出不去门。”走进建国镇运河金街,看到的是整洁的街道和一排排富有地方特色的楼房。街边,一位张姓老人带着孩子玩耍,充满了欢声笑语。
近年来,故城县把“三区同建”(三区指的是新型农村社区、生态功能区和产业园区)作为乡村振兴的基本方略,尤其是从贫困户、村庄人居环境入手,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走上了一条新型城镇化之路。
在“顶层设计”上,着力提高土地空间规划的科学化水平,每个乡镇结合实际情况,各自认真研究规划了“三区同建”的具体方案,并明晰工作思路、时间进程及重点措施等。在推进过程中,把每一个贫困户都纳入规划,确保他们“不掉队”。
同时,将“三区同建”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结合,按照“以产定城”的原则谋划选址,结合产业集群实施“三区同建”。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工作时,做到同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优先选择有产业基础、有文化底蕴、有生态资源的村庄,推进“一村一品”,彰显各自特色。目前,着力打造了吴梧茂村、董学村等26个旅游重点村庄。
故城县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扎实实做好厕所改造、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空心村治理、美丽庭院创建等工作,特别是把贫困群众当成各项工作的重点突破口,给予大力扶持帮助。2019年,全县共计改造卫生厕所3.3万座,创建美丽庭院近8万户。
实施“富脑”工程 大力倡导乡风文明
“不光要让农民‘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王连彬说,故城县在抓乡村振兴工作中,提出了“人人活出精气神,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的目标,努力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依托县农业、果业、科技、扶贫办等部门,故城县通过扶贫夜校和各种培训班,加大对农民的创业培训力度,推动农民的角色转变。通过实施“阳光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培训、农业科技入户等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两年来,通过“富脑”工程,全县掌握一两门种养技术而脱贫的贫困户达1200多户。
故城县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全县538个农村开展“践行村规民约”活动,革除了“天价彩礼”、婚丧事大操大办等社会不良风气,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县里推进农村“法治”进程和乡村管理智能化,形成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智慧+”模式。以县乡村综合治理中心为平台,以综合治理网格员为触角,形成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指挥+”融合发展。以法律制度为标尺,大力推进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形成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效果+”目标。当前,基本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保了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要实现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胜利,特色农业强县美好画卷正在展开。”故城县委书记彭晓明表示,要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一鼓作气,越战越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贫困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