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农民网 > 三农资讯 > 三农动态 > 轻简高效栽培模式 引领北京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返回首页

轻简高效栽培模式 引领北京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1-11-17 20:15来源: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作者:佚名收藏

  “与传统蔬菜生产模式相比,智能化生产单元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轻简化栽培,降低了田间管理的劳动强度,以往5个棚(每个400平方米)整个番茄生产季需要大约人工120人?天,而现在只需要90人?天,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25%以上,极大地降低劳动成本。”近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蔬菜作物科科长徐进在北京昌平金六环农业园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当前,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农业科技工作的重点任务,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坚持以蔬菜生产技术研发为基础,创新多项科技成果,经过“十二五”和“十三五”的技术沉淀,在轻简高效栽培方面不断获得突破,不仅提高了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而且也为首都“菜篮子”的稳定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0年,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已在北京昌平金六环农业园建成北京市首个塑料大棚智能化生产单元,并进行黄瓜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此基础上,技术人员更进一步,将智能化生产单元与高品质番茄生产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轻简高效栽培模式。

  据介绍,今年秋季的生产于7月20日定植,5栋“成方连片”的番茄采用统一的生产模式和栽培管理措施,整齐划一。智能化生产单元引入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生产管理过程中,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远程监测控制。在此基础上,该模式还集成应用温室智能调控、省力化作业等14项科技成果,将环境调控、水肥管理、精准施药等各环节的数字化管理与技术集成,实现地区可复制的蔬菜种植全程数字化管理。品种方面,以“十三五”期间筛选出的高品质番茄“京采8号”和“京番309”作为主力,再配合2个最新筛选出的口感型番茄品种,可满足高端市场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北京蔬菜高质量发展。

  果菜智能化生产模式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信息,帮助生产者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决策,将农业生产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引领京郊地区传统农业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moa.gov.cn/xw/qg/202111/t20211117_6382316.htm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