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兴业网团旗下网站·中国农业百强网站(科教文化类十强)
用户名: 密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人物 > 中国热科院专家林位夫的“棕榈油”梦想 返回首页

中国热科院专家林位夫的“棕榈油”梦想

时间:2012-06-01 16:31来源: 作者:收藏

  新华网海口5月2日电 题:十余年潜心研究终突破——中国热科院专家林位夫的“棕榈油”梦想

  新华社记者 赵叶苹

  油棕是世界热区一种重要的油料植物,油棕籽含油量可达50%以上,有“世界植物油王”之称,每亩油棕的产油量是每亩大豆的8倍、花生的6倍、油菜的10倍。

  我国自己能不能种植油棕、生产棕榈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林位夫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然而,这是一项曾被否定的课题。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曾投入1亿多元开展油棕大面积引种种植,其中海南岛种植面积达63万亩。至上世纪80年代,引种试种结果宣告失败,实践证明仅海南岛南部部分地区适宜油棕种植,且产量有限。

  作为我国天然橡胶事业的领头人之一,林位夫在过去的27年里,在橡胶树栽培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骄人成绩,在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转变研究方向,且选择一个被否定的物种,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并承担巨大的风险。

  “通过多年的橡胶栽培研究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品种及施肥、管理有直接关系。”林位夫说。从2000年开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开展了新一轮油棕引种,在过去被认为是油棕次适宜地区(旱寒区)的海南省儋州市地区试种。通过12年的试种研究发现,新引进油棕品种具有矮生、早熟、高产、高抗以及含油率高的特性。

  记者日前在中国热科院儋州校区一片70亩的油棕试种园里看到,这里的12个品种的油棕长势良好,不少植株上挂着多串果穗,油棕籽颗粒饱满,含油量高。工作人员砍下的一串果穗重达30公斤。

  仅仅证明高产是不够的,油棕究竟能在我国哪些区域种植?如果仅仅适合海南岛部分地区,那仍然是大面积推广的瓶颈?与此同时,要实现大面积种植,必须得培育出大量的优质种苗,油棕繁殖依靠杂交育种,这种方法太缓慢,若依靠种子育苗,其油棕母体的高产、耐寒、抗性强等优势不一定能保存下来,“只有进行组培育苗繁殖油棕,是最先进最便捷也最可靠的办法。”

  为此,林位夫派出课题组两位博士,邹积鑫负责组培苗培育研究,张希财负责全国热区范围内的油棕种植利用现状调查,负责筛选高产、耐寒的油棕品种。

  两位博士生从2005年起,就开始了漫长的研究,他们回忆说,不记得跑了多少个地方,不记得失败了多少次,“每一年都拿不出论文,绩效工资全部靠导师从他的研究成果中分摊。”邹积鑫说,如果没有导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我们可能早就放弃了。

  健康的油棕小幼苗终于育成了,经过长达7年的研究,邹积鑫终于从实验室成功移植出一株油棕组培苗,虽然只是第一株,但对我国油棕产业发展来说,这是一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苗,它标志着我国攻克了油棕组培苗技术难关,为油棕大规模种植解决了种苗瓶颈。

  与此同时,张希财也完成了历时7年、里程数万公里的调查,得到惊人发现,从1990年开始,油棕在我国已由油料作物转变成了观赏植物,目前广泛分布在海南、云南、广东、福建等地的油棕种植居群,主要是成行、成片种植的行道树、园林绿化树,全国种植油棕总数约在10万株以上。在经过多次寒旱考验下,这些油棕大部分能开花结果,即使在北回归线附近也都能正常生长,且几乎每棵植株都能开花,大部分植株能结果。“这意味着我国适宜种植油棕的土地面积超过了500万亩。”林位夫激动地说。

  试种的结果也表明,油棕在我国热带北缘环境中能够保持其油料高产特性,亩产值可高达3000元至5000元,而且油棕的下游产业链很长,还可以开发化妆品、保健品等。

  “在攻克油棕组培苗技术瓶颈的基础上,我国已具备了油棕小规模试种示范的基本条件。”林位夫的“棕榈油”产业梦想已经不太遥远,他说,利用我国热带地区的土地资源发展油棕生产,建立起大规模的热带木本油料产业,不但可以大量生产油脂,满足与日俱增的油脂市场需求,减少我国对国际油脂市场的依赖,同时也可以缓和“粮油争地”矛盾,符合国家关于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政策,也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文章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