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自己心中多年的超级水稻梦,江西青年袁松松辞去深圳的工作返乡务农,让迁徙的青春燃烧出别样的光芒。
袁松松在超级水稻田里查看试种的小麦长势情况。袁松松今年尝试稻麦连种,力争使农田效益最大化(4月25日摄)。
袁松松在家中整理从杂交水稻中心邮购的超级水稻种子(4月24日摄)。
袁松松在江西星子县普通稻田里查看秧苗的长势,收集有关数据,为超级水稻种植积累经验(4月25日摄)。
袁松松(左)与种了一辈子普通水稻的父亲袁福生交谈超级水稻的种植设想,袁福生在儿子的带动下也开始种植超级稻(4月25日摄)。
已过而立之年的袁松松老家在江西九江市星子县泽泉乡观音桥村。少年时怀着超级水稻之梦的他,一直坚持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写信,了解种植超级水稻的相关情况。 参过军、打过工的袁松松2007年应聘进入深圳公安局光明分局担任文秘,平稳的工作总让他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少年时的梦想却越来越强烈。
2009年,“今天睡地板,明天当老板”的想法使得袁松松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文秘工作回乡,筹集资金开始试种超级水稻。袁隆平向他赠送超级水稻种子并提供种粮技术指导,给力的“三农”政策为他解决了创业途中不少难题。试植尝到甜头后,袁松松将规模种植扩大到了周边市县,带领农民成立了江西九隆种粮专业合作社。
2011年10月8日,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中心,袁隆平(左)在阅读袁松松递交的报告,听他汇报超级稻示范生产情况(袁松松供图)。
袁松松在超级水稻田里查看试种的小麦长势情况(4月25日摄)。
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到了500余户社员,农田生产面积达到3.5万余亩。在他的带领下,社员们严格按照“良种+良法+良田”的种养模式,对种植水稻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化操作,水稻种植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和集约化,亩产最高超过800公斤。
面对今后的道路,袁松松更加乐观坚定,他相信在国家越来越多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同样是一个可以挥洒人生的大舞台。 新华网发(胡国林 摄)
(文章来源:新华网,作者:胡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