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贵州省乡村振兴暨农村社会事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贵阳市乌当区经开区智汇云锦举行了第一次学术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黄水源、肖会权、李小兵、胡江华、杨昀、朱国飞、刘金林、邓家彬、陈远、杨清华等委员参加会议,并邀请了贵州日报蒋海军博士、新浪贵州总经理杨红文与会讨论,贵州省全域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龚良、秘书长谢双连列席会议。
会议由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黄水源博士主持。
会议首先传达了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主要领导对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要求和期望。根据章程,与会专家对如何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对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以及围绕着如何打造乡村振兴的贵州模式,发出乡村振兴的贵州声音,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百姓富裕”等方面发表了各自的意见与建议。
大家一致认为: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政策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以服务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智力支持和实践指导,系统、科学地探索新时代贵州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是咨询委员会重要的战略任务,这对我省“三农”领域重要政策制定、法规文件起草,相关政策文件和报告的起草具有重要意义,咨询委员会应该通过对我省“三农”领域重要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调研、论证、总结和评估,尽快形成一批标志性的政策创设与研究成果 ,打造乡村振兴的一流高端智库。
大家一致认为:贵州省的乡村振兴任务与全国其他地方比,具有突出的特征。首先,脱贫攻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在当前一段时间是贵州省乡村振兴的中心工作。在贵州省的脱贫攻坚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现实后果,但是,在学术领域,我们至今还没有形成具有鲜明的贵州特色,具有鲜明贵州气派的贵州经验,没有在反贫困的理论领域发出我们独特的贵州声音,这一点,既有赖于现实工作者的努力,也有赖于学术工作者的总结,这为我们咨询委员会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其次,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是贵州省未来几年内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关注的三农研究。对于实际工作而言,既要完成脱贫攻坚又要实现乡村振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选择科学有效的路径成为我们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巨大的历史任务赋予了现实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巨大的历史责任,也为咨询委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再次,当前的实际工作迫切需要发挥专家的智库作用,开展乡村振兴重大政策理论研究,助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效增加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需要专家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及时总结反映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撑。
大家一致认为:农村金融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乡村振兴的得天独厚优势,形成贵州乡村振兴品牌离不开新闻宣传的有力配合,打造贵州模式,发出贵州声音需要有价值有成效的样板示范与经验提炼。
大家围绕以后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建议抓示范:结合贵州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选择有代表性的示范点在一系列创新点上进行政策设计、跟踪研究、经验总结;抓研究: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地方政府征集研究课题,开展乡村振兴软科学课题研究,每年定期发布软科学课题公开向社会招标;抓报告:结合研究与实践成果,形成要闻简报上报省委、省政府与有关职能部门;抓标准:通过研究,向社会公开发布贵州省乡村振兴实施指标体系;抓成果:编辑出版贵州省乡村振兴发展报告;抓宣传:与贵州日报、天眼新闻、新浪网等有关主流媒体形成互动,建立贵州省乡村振兴专家宣传平台,打造国内一流的乡村振兴专家队伍。
会议主持人对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总结,代表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对专家们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挖掘贵州乡村振兴模式,发出贵州好声音的努力表示感谢。要求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迅速制订出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机制、工作计划、机构设置方案等待咨询委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后上报贵州省农委备案。尽快理顺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方向,为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在贵州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