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稻浪翻滚。在国道G80北回归线附近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广西力拓米业集团正在组织技术人员收割农村田园里的稻谷,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轰鸣的机器声,金黄的稻谷,一片丰收的景象。
“今年稻谷大丰收,除了风调雨顺,也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说起税收政策,广西力拓米业集团财务经理覃女士算了一笔账:“我们今年1-9月份销售额共计3264万,享受了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预计今年利润370万享受企业所得税全免。子公司因今年的减税降费,享受减税金额约2万元。”
在税收政策的支持下,广西力拓米业集团已经成长为集绿色、有机、富硒水稻种植、生产加工、科研、营销为一体的广西农业龙头企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绿色、有机大米从育种到产品全产业链自主完成的生产企业,产品通过国家绿色、有机种植和加工双认证。
政策加成,绿色农业科技化水平更高
“我们高速发展的秘诀就是用足用好国家各项好政策,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这几年,我们请税务部门对我们公司从投资到购进、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把好政策关,全程指导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开辟农业特色化产业,坚持打造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把企业做大做强。”覃女士说,该公司在广西农业企业中较早推广应用现代农业信息化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模式。
广西力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搭建了水稻物联网信息化智能管理云平台,将农业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无缝连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全程溯源。通过这项创新技术与管理模式,实现有机稻平均亩产371.8公斤,与基地原有机水稻传统种植相比,亩产增加53.5公斤,实现年节约用肥(有机肥)467元/亩,年节约生物农药254元/亩,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覃女士说:“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给了农业企业发展的信心,我们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了产品的科研。”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广西力拓米业集团的科技化水平日益提高,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有机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等科技含金量极高的荣誉。
价格下调,减税红利惠民生
企业的发展,最终是要把发展的红利回馈社会。减税降费给了广西力拓米业集团降价让利的底气。广西力拓米业集团表示,公司经营的农产品与民生密切相关,减税降费政策,让他们更有信心坚持价格下调路线,这对消费者而言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公司财务负责人韦女士算了一笔账:“广西力拓米业集团近2年来销售额共计7800多万销售额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预计2年利润700万享受企业所得税全免。预计减税超千万元,公司税负下降,现有资金充足。”
韦女士表示:“税率降多少,下游就减多少。近几年不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我们的售价也同时在下调。比如我们香粘米供给超市等批发零售价2016年为75.48元每袋,初级农产品增值税税率经过三次调整,从13%降到9%,销售同时下调4个点,2019年4月以来供给下游价格在72.3元左右。”
上游生产企业降低税负能够传导到终端售价,通过下调上游售价直接刺激市场需求,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
红利辐射,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助力了农业企业的发展,也让政策红利辐射到了扶贫工作中去。一直以来,广西力拓米业集团都是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积极帮助南宁辖区内贫困户快速脱贫。
2019年,广西力拓米业集团法人周国新获得了优秀贫困村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作为一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我很关注带动地方贫困户发展脱贫。”周国新感叹道,“正因为税务部门的扶持,我们企业发展更有底气,在脱贫攻坚的投入越来越有力。”
据了解,广西力拓米业集团在南宁市邕宁区中和、百济等乡镇承担245户贫困户的扶贫贷款委托经营,每年按委托金额的8%支付给农户收益金,每户每年收益在2400元到4000元之间,承接百济南华村委等10家集体资金130多万元经营,每年分红10.4万元;上林县对接155户贫困户,实现贫困户年均收入3268元;马山县对接贫困户147户,实现贫困户年均收入2368元。邕宁、上林开展精准扶贫3年以来贫困户总计增收376万元,马山开展精准扶贫2年以来贫困户总计增收69.6万元。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拓宽了农户致富渠道,真正实现旱涝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