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民网 > 三农新闻 > 三农调研 > 探索:未来的京郊会变成什么样? 返回首页

探索:未来的京郊会变成什么样?

时间:2019-12-11 15:29来源: 本网作者:佚名收藏

  对于未来京郊的规划,在《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的第三章就有专门提到。“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统筹考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按照乡村的区位条件、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因素,将乡村空间划分为城镇建设区、生态保护红线区、乡村风貌区三类地区,引导乡村空间和功能合理布局。”

  在这份《规划》里,我们首先要了解其提到的三类地区:城镇建设区、生态保护红线区、乡村风貌区。所谓城镇建设区,是指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内,主要包括纳入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城、镇规划建设区内的现状乡村地区,属于集中建设区。

  生态保护红线区主要指“两屏两带”。所谓“两屏”为北部燕山生态屏障和西部太行山生态屏障,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两带”为永定河沿线生态防护带、潮白河—古运河沿线生态保护带,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

  而乡村风貌区是指除以上两类地区以外的区域,将着重构建宜居的生活空间和高效的生产空间,通过分区域、分类推进乡村发展,优化乡村空间和村庄布局,打造集中连片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之所以划分出三类地区,主要是对不同地区,更具不同情况、不同规模进行分类整治,支持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

  对于城镇建设区,政府将推进城镇化改造、提升生产空间效率、改善生活空间品质为主导,充分利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临空经济区、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项目和重***动机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于住在城镇建设区,则会做好村民集中搬迁安置,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加快将农民纳入城市社会服务体系、农村社区管理纳入城市管理体制,探索多种形式的城镇化实现模式。

  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则要更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维护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稳定有序减少常住人口规模,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农民有序搬迁。

  乡村风貌区的规划则是鼓励发展特色林果、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创意手工等绿色产业,保护村庄特色风貌,加快腾退低效集体建设用地,拓展农田、林地、湿地等生态空间,保护田园风光与生态格局,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乡村景观风貌;位于生态控制区的乡村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改善人居环境,鼓励发展特色林果、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创意手工等绿色产业,保护村庄特色风貌。

分享到:
    
------分隔线----------------------------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友情链接(按推荐调取)
X